新華社南京2月28日電(記者董峻)今春農業生産形勢和往年比有所不同:是在糧食連續四年增産、農業遭受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情況下展開的,起點高、任務重、困難多。可以説是改革開放以來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對此,農業部門有什麼應對措施?如何確保糧食增産、農民增收和農産品供應?就這一話題,記者28日在南京召開的南方春季農業生産工作會議期間,採訪了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及種植業司有關負責人。
五大問題不容忽視
危朝安概括了當前農業生産五個方面的問題:
——災害的滯後影響不可忽視。小麥産區,雨雪過後,溫度回升,冰雪融化,田間濕度加大,排水條件較差的麥田漬害將加重;水稻産區,油菜因災生育期可能推遲,水稻搶播、搶栽的任務更加繁重,災後恢復生産受資金、勞力、技術短缺的嚴重制約。
——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不可忽視。與上年同期相比,各類農資産品市場價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漲,增加了農業生産成本。同時,受運力不足、運費攀升、調劑困難的影響,局部地區生産資料供應出現緊缺。
——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不可忽視。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業生産面臨的氣候不確定性因素逐年增加,今年年景仍不容樂觀,特別是近日南方氣溫大幅下降,增加了災後恢復生産的難度,對小麥生長髮育造成威脅。隨著氣溫回升,南方麥田由於濕度較大,預計病蟲害發生流行的風險較大,部分麥田雜草可能偏重發生。
——糧食比較效益低的影響不可忽視。由於農資價格上漲,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平均直接費用持續上漲,抵消了政策補貼給農民帶來的好處,糧食每畝實際收益呈下降趨勢,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放鬆糧食生産苗頭的影響不可忽視。糧食連年豐收後一些地方出現放鬆糧食和農業生産傾向,關注程度不如以前高,下的功夫不如以前大,投入的精力不如以前多。
重點完成五項任務
據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陳萌山介紹,當前春季農業生産將突出災後生産恢復、農作物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工作,統籌安排災後重建與生産恢復、災區與非災區生産、春季與全年農業生産,重點是完成五項任務:
搞好災後農業生産恢復。鼓勵農民積極搶種、補種、改種,儘快恢復損毀農業設施,加強預防次生災害,切實搞好種子種苗調劑,加快油菜、小麥清溝理墑,抓緊完善蔬菜、果樹良種繁育體系,力爭上半年基本生産設施全部恢復,下半年生産能力恢復到災前水平。
千方百計奪取小麥豐收。力爭全年小麥麵積穩定在3.4億畝左右,單産在去年基礎上再提高1個百分點,優質專用小麥比重進一步提高。
大力恢復油料生産。力爭油料面積增加2000萬畝以上,達到3.46億畝以上(含大豆);畝産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達到270斤;總産比去年增加7%以上,達到4700萬噸;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堅決遏制耕地拋荒和水稻“雙改單”勢頭,穩定擴大玉米、馬鈴薯等高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低於15.9億畝,糧食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力爭總産超過上年。
優化種植業結構佈局。在穩定糧食、油料、棉花播種面積的同時,加快蔬菜和果樹災後恢復生産,推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全面協調發展,促進種植業主要産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提升。
糧油高産創建成為新途徑
糧油問題一直是農業生産的重中之重。危朝安對此表示,在資源約束日益加強的背景下,我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高産創建。繼續推動糧食生産發展,實現油料生産恢復,必須走依靠科技、提高單産的路子。
“高産創建是我國糧油生産工作思路的重大轉變,也是我國糧油生産發展的新途徑。”危朝安説,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大力發展油料生産,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尋找糧油穩定發展新的增長點,堅持提高單産增加總産的發展思路。
農業部已提出了“2008年全國糧食高産創建年活動”和“振興油料生産計劃”。這項工作將通過500個糧食高産示範點、100個油料示範點建設,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把示範點建設成為省長糧食負責制的聯絡點、農業部門的生産基地、産業化發展的示範區、良種良法相配套的攻關田、農民現學現用的參觀點,通過抓點帶面,促進區域平衡增産。
據危朝安介紹,農業部將展示一批優良品種,在全省範圍推薦主導品種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示範區土壤類型、氣候特徵、水肥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優質、高産、高抗品種,充分發揮品種增産潛力,實現規模化種植。同時,對現有的成熟技術進行集成組裝,重點推廣小麥精播半精播、馬鈴薯脫毒、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旱作節水、免耕栽培等技術,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推進標準化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