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2日電(記者陸文軍 榮嬌嬌)灰磚外墻,人字形穹頂,草綠色的連廊,桃紅色的展臺,島嶼般的圓桌——很難想像這個名為“八號橋”的上海創意産業地標,五十多年前曾是重型車床日夜轟鳴的地方。而現在,“八號橋”已成為建築、家居、廣告、軟體、電影、時裝設計等創意産業的匯聚中心,並吸引了SOM、B+H、HMA、AEDAS、ALSOP等諸多知名的國際創意機構,架起了一座連接國內外創新人才的橋梁。
在上海,越來越多的舊廠房、舊倉庫變身成為創意産業集聚區,釋放出新的活力,集聚全球創意精英,提升城市産業結構能級,也源源不斷創造出“綠色”GDP,成為上海“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最好注腳。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
2006年上海創意産業實現總産值2291.71億元,增加值674.5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2.8%,佔全市GDP比重6.55%。創意産業正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騰籠換鳥”,舊廠房成創意經濟熱土
作為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和第一代工人階級的誕生地,盧灣區的創意産業始於2001年對城市工業發達時期遺留的老廠房、老倉庫的整改。
“當時區內50萬平方米的老廠房,有三分之一閒置,我們當初整改的主要思路就是把老廠房盤活,注入新價值,並解決就業。”盧灣區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日華介紹説。
“我們在産權關係不變,房屋結構不變,土地用地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開發利用老廠房、舊倉庫為創意空間,‘騰籠換鳥’換出了全新的産業。”他説。
盧灣區另一個創意産業區“卓維700”總經理宋欽成告訴記者:“原來這個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舊廠房屬於上海紡織集團,廠房廢棄以後,就租給一些小公司、小企業,飯店、浴室什麼都有,不但管理很難,而且經濟效益也不好,後來通過盧灣區的統一規劃、重新定位,這裡變身成為全新的創意産業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公司,許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廣告都是從這裡生産製作的,而年租金收入也從原來不到300萬元一躍至上千萬元。”
位於上海閘北區的“創意倉庫”毗鄰蘇州河,前身是著名的四行倉庫。經過改造,“創意倉庫”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創意經濟“高地”。目前入駐的二十多家創意公司90%以上為國際機構,代表了創意産業世界級水平。
一手設計打造“創意倉庫”的設計師劉繼東説:“我一眼就相中了這個上海的老倉庫,把它打造成高水平的創意經濟聚集地,現在它繼承著上海的歷史人文傳統,又代表了未來經濟轉型的方向,創意産業對於城市的經濟帶動作用潛力無限。”
服務政府助力創新經濟
遊龍民間藝術創意中心創意總監江幼娟已經在“八號橋”落戶三年,她説這裡最吸引她的就是這個創意平臺。“從事設計的人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政府推動的配套設施和輔助搭配也非常人性化。”來自台灣、在日本學習設計的江幼娟説。
“八號橋”內24小時的辦公環境,節能環保的辦公設備,包括餐廳、商店在內的配套設施不僅方便了這裡的員工,而且數量嚴格控制在園區企業的20%-30%。
“‘八號橋’服務的主角是企業,即使商業利潤再高,也不能讓這裡變成一個商場。這不僅影響創意人員的工作,也失去了這裡注重文化、以知識密集型企業為主的特色。”盧灣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永亮説。
2004年盧灣區政府成立聯席會議,幫助園區推選具有創新思路、能融資、懂投資的企業領軍人物以更好地推動創意産業。2006年成立全市第一家盧灣創意經濟協會,關注創意園區企業的知識産權保護。每逢週末,還舉辦創意市集進行産品交流展示,也為園區企業增強産業鏈互動。
政府人性化的服務也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回報。“八號橋”現在出租率100%,年投資回報率20%以上。盧灣區創意産業落地稅收從2005年的幾十萬元發展到2007年的1500多萬元。
創意經濟成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落腳點
2008年開始,上海要繼續重點打造集設計、諮詢、廣告、文化、傳播業為一體的生産型服務業,讓作品變為産品,最後成為商品。
“創意不僅僅是廠房,還要讓整個産業創意化,形成創意經濟。”陳永亮説。
上海創意産業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潘瑾認為,上海發展創意産業是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綜合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上海在土地資源、環境資源、交通資源以及能源等方面受到了非常明顯制約,但是通過盤活老廠房存量,融入了創意創新的活力,繼承和發揚了城市的工業文明,提升了産業內涵。據介紹,今後上海的創意産業還將向長三角地區輻射。它所展現的,是上海這座城市歷史與傳統的魅力和她的現實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