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惠臺農業舉措短期有實惠 長遠利更多
——訪高雄縣農會總幹事蕭漢俊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張勇)大陸近年來推出一系列惠臺農業舉措,有力促進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高雄縣農會總幹事蕭漢俊就此接受本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大陸的善意不僅讓台灣農民短期得到了實惠,其長遠的“利好”效應會更多。
蕭漢俊説,大陸方面近幾年的惠臺農業舉措如對台灣部分果蔬及水産品實施零關稅、對台灣豐産滯銷水果採取緊急採購、增設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等,對島內農業實際情況有很強的針對性,很快産生了明顯的實效,受到了許多基層農民的肯定和歡迎。
他告訴記者,不少島內農民從大陸惠臺農業舉措中感受到了大陸方面的善意,其中一些原本對大陸抱有懷疑甚至敵意的人也紛紛轉變態度,開始願意去大陸“走走、看看”。“相對於物質上的實惠,這是一種無形卻更重要的‘利好’,”蕭漢俊説。
他還認為,大陸持續推動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努力,從長遠看將會産生更多的“利好”效應,而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將不斷增進兩岸同胞間的友好情誼,促進兩岸交流乃至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蕭漢俊還表達了對兩岸農業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深化的期許。他認為,農業發展對大陸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在這方面台灣可以為大陸提供一些較為先進的經驗、技術等,兩岸可以互補互利。
蕭漢俊還表示,從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看,靠單個企業甚至農民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因此未來台灣農業界人士到大陸投資興業應轉向組織化、集團化,更有目的性,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同時,兩岸農業界應建立順暢高效的溝通機制,從而更有效地開展交流與合作。
新聞背景:大陸近年惠臺農業措施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是兩岸交流中開始時間較早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大陸方面推出一系列惠臺農業措施,有力促進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自2005年以來,大陸方面把允許進口的台灣水果品種從12種增加到了22種,並自2005年8月1日開始正式對其中15種台灣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的措施。2006年,大陸方面宣佈開放甘藍、花椰菜等11種台灣主要蔬菜品種準入,並實行零關稅;同時,對台灣部分水産品實行零關稅。
此外,大陸有關部門還對台灣農産品進口提供了通關、檢驗檢疫和物流等方面的便利。為幫助台灣果農解決水果豐産滯銷問題,大陸方面近年來還先後3次緊急採購台灣豐産滯銷水果,受到島內農民的歡迎。
這些措施有效推動了台灣農産品在大陸擴大銷售和市場影響,僅以2007年為例,大陸全年自台灣輸入農産品總額達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零關稅農産品總量為3143噸,總額433.4萬美元,稅款優惠額為486.2萬元人民幣。
對於台灣水果進口及銷售的情況,大陸有關部門積極跟蹤觀察,以多種形式理順並拓展台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渠道,同時嚴厲打擊走私、假冒原産于台灣地區水果等不法行為,有力維護了台灣農民的正當權益。
為向廣大台灣農民提供投資創業的平臺,2006年以來,大陸方面先後批准在福建漳浦、四川新津、山東棲霞、重慶北碚、福建漳平永福、廣東珠海金灣、湖北武漢黃陂、江蘇無錫錫山設立了8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其中先期設立的4個創業園已經過了1年多的建設發展,這些創業園在有關方面支持下,投入了2.6億元人民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隨著越來越多台資企業和台灣農民來到創業園投資發展,創業園産業佈局和結構配置逐步完善,産業聚集效應不斷凸顯。
大陸方面還在福建、海南全省,黑龍江的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及省內所有農墾示範區,山東平度,陜西楊淩,廣東佛山、湛江,廣西玉林,上海郊區,江蘇昆山、揚州等地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台灣農民可以在以上試驗區或創業園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