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4月4日電(記者劉翔霄)清明節期間,由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近日在中國寒食文化發源地山西陸續展開。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後逐漸與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市。清明節到來前夕,介休市綿山迎來了首屆中國清明(寒食)文化節,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清明節風箏、鞦韆、拔河等表演賽將在綿山風影區各景點陸續展開,活動將持續半個月。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論壇” 2日在介休市綿山開幕,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等民俗專家圍繞“我們的節日應該怎麼過”“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併為國家法定假日的意義”“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現在與未來”等話題,現場與聽眾展開了交流。
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一首《清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掃墓的情景和氛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所描述的情景發生地就在今山西中部呂梁市汾陽,山西杏花村的美酒也因此詩而聞名於世。清明節期間,山西群眾在杏花村汾酒廠以美文誦讀等方式來回味傳統。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數百年來,山西省洪洞古大槐樹成為無數海內外中國人魂牽夢繞的故鄉,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第十八屆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又增添了地方戲劇表演、遊子揮毫祭先祖和民間藝人絕活大賽等不少新內容。 清明節到來之際,位於山西長治、陽泉等地的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晉察冀根據地紀念館和晉綏邊區紀念館迎來了更多祭奠先烈的人。山西還曾是左權、徐向前、彭真、薄一波、高君宇、劉胡蘭等先烈和老一輩革命家生前工作生活所在地,清明節期間,各地群眾紛紛來到烈士陵園等紀念場所緬懷先烈。
4月3日起,首屆全國清明節美術、書法、攝影和民間藝術作品展將在山西博物院與觀眾見面。隨後山西還將展開全省性的群眾踏青植樹活動,組織開展首屆全國清明節詩文、祭文和短信徵集大賽,組織青少年清明節網上祭英烈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學者來晉舉辦清明節專題講座。此外,大型晉劇《介子推》還將在清明節後與公眾見面。據了解,系列活動將持續至4月上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