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4月10日電(記者黃興華)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為解決目前超級雜交稻大多是中稻組合的狀況,科技部在湖南著手培育廣適型雜交稻早、中、晚稻新組合,為實現我國水稻單産上新臺階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近年,我國在超級雜交稻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目前培育和推廣的超級雜交稻組合大多是中稻組合,早稻和晚稻組合明顯偏少,且一些主推的超級雜交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也有待提高。
記者了解到,這一培育工作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一些知名大學和水稻科研機構,由育種、栽培、制種等方面的專家,創建廣適型超級雜交稻“種3産4”(用3畝地産出現有4畝地的糧食)的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他們計劃用4年時間,創制超級雜交稻骨幹親本5個左右,培育長江流域廣適型超級雜交稻新組合約10個,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建立安全高産超級雜交稻制種基地20萬畝。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透露,廣適型超級雜交稻項目完成以後,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對於不同土壤、不同生態氣候條件、不同耕作制度都會表現出好的適應性,尤其是耐(抗)異常氣候條件的能力將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