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海南省發展20年間城鎮化水平提高超過30個百分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海口4月14日電(記者 趙葉蘋)20年前,北京遊客高軍第一次來三亞時,亞龍灣、三亞灣還只是一片裸露的沙灘。如今,這些地方已發展成為三亞的城市地標、國際旅遊勝地。

    三亞市市長陸志遠説:“20年城鎮化建設,三亞已經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國際旅遊度假勝地。”這樣的比喻同樣適用於海南全省,20年的發展,海南由“蠻荒之島”發展為“國際旅遊之島”,這其中城鎮化率的提高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統計顯示,2007年,全省城鎮總人口占人口比重由1987年的16.6%上升到47.2%,城鎮化水平提高了30.6個百分點。

    一些海南本地群眾回憶説,建省辦經濟特區前,海南城鄉的各項建設十分落後,海口當時只是一個邊陲小城,1.5平方公里的市區內只有5條主要馬路;全城唯一的設于省政府門前的紅綠燈還是假的——用彩色紙張貼;排水管道全是明渠,淤塞不暢,蚊蟲繁衍,臭氣熏天。南部的三亞市容破舊不堪,規模僅僅相當於內地一個破落的小鎮。中部的五指山、瓊中、白沙等市縣,位於大山深處,交通極為不便,出五指山到省會海口,至少需要顛簸半天時間。其他縣城更是一片破舊、衰敗的景象。

    “這20年,海南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都如此感慨。一直居住在海口市玉沙路的退休教師王雲説,十多年前,濱海大道往北全部都是亂石灘塗,沒有幾棟建築,更沒有萬綠園這個大型公共綠地,晚上的青蛙吵得人無法安睡。而現如今,濱海大道沿線成了海口的海景豪華社區,整個西海岸也是海口最為亮麗的風景線,昔日貧窮落後的邊遠小城實現了向初步繁榮昌盛的經濟特區省會城市的轉變。

    此外,瓊海、儋州、文昌等一批城鎮建成區面積迅速擴大,田獨鎮、鳳凰鎮、博鰲鎮、靈山鎮、老城鎮等一批環境優美、生機勃勃的小城鎮正在崛起。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廳廳長林回福説,城市面貌的發展,規模的擴大,首先得益於建省後各級政府對城市建設投入的加大。據統計,建省前,海南有2個省轄地級市,1個縣級市。從1952年至1989年前的37年間,城市建設投資金額為2.78億元,城市建設速度和規模遠落後於國內其他城市。建省後的20年來,有關部門對城鎮建設累計投資達274.4億元,是前37年投資總量的99倍。

    其次,海南城鎮化進度的加快,還得益於交通建設力度的加大。“十五”以來,海南先後建成了環島高速公路、南北兩大國際機場、西環鐵路、粵海鐵路等基礎設施。市縣公路和鄉村公路投入也逐年加大,目前海南建成了遍佈全省每個市縣、鄉鎮的公路網絡,從南到北只需3個多小時,從全省任何一個點出發,都能在1個小時之內進入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建設為海南城鎮化之路鋪平了道路。

    海南省政府實施的百鎮建設計劃,也加快了城鎮化建設的進程。從2000年開始,全省集中力量抓100個建制鎮建設。近幾年來,海南省政府每年安排約1500萬元,補助小城鎮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各市縣也積極配套資金進行建設。建成了一批中心示範鎮,其中包括博鰲鎮、田獨鎮、鳳凰鎮、崖城鎮、英州鎮等,這些小城鎮不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而且初步形成了特色産業基礎,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

    博鰲小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上個世紀90年代,位於萬泉河出口處的博鰲還僅僅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漁家小鎮,鎮裏的1.5萬名居民守著自家的田地和漁船,在這個三江匯聚入海的地方,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但自從博鰲亞洲論壇舉辦以後,博鰲成了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漁民遷到鎮上當起了居民,從事為遊客服務的第三産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此外,生活水平提高了的海南人民,對優良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大大促進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7元,依據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海南已由低收入地區步入了中等收入地區的行列,總體步入小康社會。在熱帶高效農業、新興工業、旅遊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海南涌現出洋浦開發區、老城開發區、南山、興隆、亞龍灣等一批欣欣向榮的旅遊景區,這些都有效地促進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相關鏈結
· 海南經濟特區20年:近5年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
· 海南:近萬"教育移民"2008年秋"三包"就讀新學校
· 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週年金銀紀念幣正式發行
· 海南與博鰲亞洲論壇:在雙贏的路上並肩前行
· 海南啟動我國迄今裝置規模最大乙烯項目籌建工作
· 海南海口市公安局4月4日起啟用新的短信報警號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