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9日電(記者代群)近期安徽省阜陽市發生上千名兒童感染腸道病毒EV71事件。由於該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安徽省衛生廳有關專家對如何讓孩子遠離該病毒提出了建議。
據安徽省衛生廳的最新通報,目前阜陽共報告腸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1520例,其中痊癒585例,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20例,仍在住院治療412例,其中重症者26例。
腸道病毒感染顧名思義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腸道病毒的71個血清型等,腸道病毒71型為新型腸道病毒的一個血清型,是引起小兒手足口病等的常見病原體。
該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甚至會引起死亡。該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
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後沒有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約半數患兒于發病前1天—2天或發病同時出現發熱症狀,多在38攝氏度左右。在患兒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於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週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
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往往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合併症,如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暴發性心肌炎等,這類患兒大多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多在發病後3天-5天內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嚴重並發癥,並可引起死亡。
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被患兒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可通過日常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經口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感染。
安徽省衛生廳有關專家説,目前該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降低被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等,要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完全加熱後再食用。
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儘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注意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還要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家長要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暴曬。家禽、家畜要圈養,避免人、畜混住一處,尤其要減少兒童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安徽省衛生廳有關專家説,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如孩子是幼兒園小朋友或學校學生,還應及早告訴班級老師。孩子未徹底治好前,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學校上學,防止傳染給別的兒童。
病毒何以肆虐近兩個月始現“真身”?——安徽首次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追蹤
新華社合肥4月29日電(記者周立民、熊潤頻)從今年3月上旬,安徽省阜陽市幾家醫院陸續收治患兒,到4月23日腸道病毒EV71感染確認,相隔近兩個月。
“腸道病毒EV71感染在安徽省是首次發現,大家沒見過這種疾病,查找病毒是複雜、艱巨的過程。”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任軍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腸道病毒肆虐 致20例患兒死亡
從今年3月上旬開始,阜陽市幾家醫院陸續收治了以發熱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為主的疾病患者,少數伴有腦、心、肺嚴重損害。
3月27日,第一例患兒死亡;3月29日,阜陽市人民醫院將情況上報阜陽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3月31日,阜陽市衛生局上報安徽省衛生廳。
4月15日,安徽省衛生廳向衛生部求援。衛生部派出的首批流行病學、臨床、檢驗專家4月16日抵達阜陽,至4月23日,最終確定該病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
截至目前,阜陽腸道病毒EV71已發生病例1520例,其中20例經搶救無效死亡。
從3月上旬到4月底,將近兩個月時間,導致疫情的元兇——腸道病毒EV71才顯露真容。從發現病毒到最後確認,這個過程經過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廣泛採集病例標本和收集大量診治資料。
對此,阜陽市人民醫院小兒科主任劉曉琳深有感觸。劉曉琳是最早關注到此次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的專家。3月28日,劉曉琳值夜班,17時多,她來到醫院重症監護室準備交接班,這時,重症監護室裏已經住了兩個小孩,病情一模一樣,都是呼吸困難、吐粉紅色痰,有肺炎症狀,也表現出急性肺水腫症狀。劉曉琳覺得症狀奇怪,但由於小孩的情況危急,一直在搶救,放射科的人還沒來得及對他們進行拍片檢查,兩個小孩就在兩個小時之內先後因病情突然惡化而死亡。
是病毒感染但不能確定病因
劉曉琳説:“我從醫多年,我們醫院兒科也是重點科室,肺炎類的搶救成功率達到98%以上,可是當天就死亡2個,這讓我感覺很不對勁。”
由於沒來得及拍片,沒有留下第一手資料,劉曉琳就詢問護士,才發現3月27日已經有一名相同症狀的孩子死亡。
3月28日夜班期間,劉曉琳將兩天內死亡的三個孩子病例放在一起看,發現都有肺水腫、發燒等相同症狀,第一例還有口腔皰疹。劉曉琳懷疑是病毒産生了變異,便請示醫院院長後上報市疾控中心。
3月29日早上,第四例患兒入院,從開始時病情相對較輕到病情迅速惡化、最終死亡,不過短短幾個小時。當天上午,市疾控中心來人進行調查、採樣,並且逐級上報到市衛生局。
“3月29日晚上,我記得是星期六,市衛生局來我們醫院召開了緊急會議,認為是病毒感染,跟去年山東臨沂出現的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很相似。但由於前幾例沒有明顯皰疹,不符合症狀,所以不能確定病因,還要做完全病原學檢查等。”劉曉琳告訴記者。
專家走後,醫院又收治第五例、第六例患兒,兩名患兒相繼在短時間內死亡。
3月31日,又有兩名類似症狀的患兒在市人民醫院死亡。據劉曉琳介紹,“醫院緊急添置了呼吸機,也沒管用。”
患兒家長支持 終於捉到“元兇”
3月31日,阜陽市衛生局以書面形式向安徽省衛生廳上報情況。
“第五例、第六例患兒死亡後,醫院院長、衛生局局長都很焦急,後來市委、市政府領導也都過問了,還問我們能不能保證不死病號。但那個時候患兒病情變化太快,也沒有確定病因,也沒有有效對策。向省裏彙報後,省裏也多次組織專家會診,還讓我帶著10份病例去省裏分析。但是會診結果,意見還是不能達到統一,只是基本都贊同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這樣過了有十來天,期間,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第六人民醫院都開始陸續有病例出現。”劉曉琳對記者説。
疫情還在蔓延,然而,導致疫情的“元兇”卻遲遲未顯形。
劉曉琳説:“突破點在第六例叫作張曼麗的小孩身上。張曼麗的父母在農村,母親在外面打工。小孩去世後,他們把小孩遺體捐出來供我們取樣。我們這才做了穿刺,將標本送到省衛生廳和衛生部。就是從這個孩子體內發現了腸道病毒EV71。”
後來,衛生部派出的流行病學、臨床、檢驗等專家都來到阜陽,進行全面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測,最終在4月23日確認了該病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