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2日電(記者姜雪城、馬俊)2006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在部分貧困鄉村探索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有效緩解了農民發展生産資金短缺的問題。
“村裏建立互助資金,就好像俺們農民自己辦起了銀行!”固原市官廳鄉劉店村農民馬存英感慨地説。去年他向村裏借用3000元互助資金,買了1頭牛,喂養到秋天出售後,凈賺了1580元,能頂上正常年景當地20多畝旱地小麥的收入。
劉店村是寧夏首批互助資金試點貧困村之一,這裡十年九旱、土地貧瘠。前些年,村民們試圖發展育肥牛羊來避災增收,卻苦於缺乏啟動資金。2006年底,村裏的互助資金開始放款,到現在,全村203戶人家已經有一半以上解了燃眉之急。
據了解,寧夏現已在50個貧困村試點建立發展互助資金,每個村財政支持資金20萬元。經寧夏扶貧辦測算,首批10個試點村通過互助資金扶持,每個村可為貧困農戶帶來生産經營性收入40多萬元。
記者採訪發現,寧夏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採取由政府配股、農戶自願入股為主的籌資方式,廣泛吸收聚集民間資本,再以小額信貸方式向貧困農戶發放,有償使用,滾動發展,既有效緩解了農戶的“貸款難”問題,又創新了財政扶貧資金的用管方式。
農戶加入互助資金首先需要認購每股1000元的股金,其中政府配股600元,自己出資400元;絕對貧困農戶參加互助資金,政府在配股基礎上還要贈股200元,自己只出資200元。農戶申請借用必須找幾戶信譽較好的家庭組成擔保小組,如果借款戶逾期欠款不還,擔保戶連帶受責。
固原市原州區最早試點的甘城、磚窖、劉店3個村,在第一輪互助資金借款期共發展股民247戶,累計發放種植業和養殖業小額貸款73.88萬元。10個月借款到期後,借款農戶100%償還,3個村收回到期貸款本金和佔用費77.14萬元。
寧夏扶貧開發副主任馬崇林算了一筆賬,按照政府和村民6比4的資金捆綁規則測算,目前參與試點的貧困村平均擁有了33.33萬元的發展基金。如果能夠形成良性循環,這些貧困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資金將會越來越多,互助資金也將成為更多貧困農民的“草根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