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唐山大地震》作者:目前的搜救行動仍有重要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周岩 白旭)儘管震後7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已過,汶川大地震災區搜救生存者的行動16日仍在繼續。知名傳媒人、《唐山大地震》一書的作者錢鋼認為,目前救援行動仍有重要意義。

    “72小時是平均狀態,但被困超過72小時仍然獲救的不是沒有。個別的例子可以存活5天、8天,甚至更長,”錢鋼1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搜救工作應該繼續。”

    錢鋼親歷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災的全過程,又用10年時間追蹤採訪倖存者。他的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記錄了那些因為頑強的求生本能而活下來的人們:從褲子上撕下布蘸尿喝,在第13天獲救的盧桂蘭老人;8天7夜靠一瓶葡萄糖活下來的兩個女護士;用菜刀不斷敲擊、終於在3天后獲救的新婚夫婦……

    “人在那樣缺水缺糧、空氣稀薄的情況下很難存活太長時間,尤其是大部分已經受傷,精神瀕臨崩潰的狀態下,”錢鋼説,“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就此停止。”

    在目前的救援行動中,錢鋼認為應該把災後傷員治療、災區防疫等工作提上日程,並且多聽取海外救援隊帶來的先進經驗,把他們當作專業顧問。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到目前為止,已造成四川災區近2萬人死亡,全部遇難人數估計在5萬以上。

    錢鋼認為,與唐山大地震相比,汶川地震的救援難度更大。此次地震中,災區道路完全被毀,到達震中汶川縣城的首條公路15日才打通。

    儘管如此,錢鋼認為,中國政府這次的反應速度很快。“從溫總理幾小時內就到達災區的速度可以看出,這是很大的進步,能看出黨和政府對人民生命的重視。”

    現在是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的錢鋼,還特別提到此次媒體報道的進步。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各家媒體在第一時間對受災情況進行了密集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更是鎖定災區不間斷播出,信息公開程度超出很多海外媒體所料。

    “唐山大地震時消息完全閉塞,進入災區甚至不允許帶相機,”錢鋼説。

    錢鋼還指出,中國還有待建立國家級的應急協調機制,以便在災難發生後能迅速調動各部門力量提供更加靈活有效的救援。

 
 
 相關鏈結
· 唐山大地震時期的應急衛生對策
·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