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讓地震孤兒感受"大家"之愛而倍感溫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5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周之江、施雨岑)沒有了自己的小家,還有社會這個大家;在地震中失去父母親人,並不意味著就永遠失去了父愛和母愛;匯聚點點滴滴的社會力量,就能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幫助地震遺孤的滾滾洪流。

    日前,《貴陽日報》發起了一場招募“貴陽媽媽”的愛心行動,倡議市民都來做“貴陽媽媽”,通過認養、資助等方式,成為“貴陽媽媽”,結對幫扶在此次特大地震災害中失去親人的孤兒,為他們送去溫暖、送去母愛。僅一天之內,報名者就逾500余人,這些熱心市民紛紛表示,願意為災區的孤兒獻上一份母愛。這只不過是地震災難發生後,各種社會力量關愛地震遺孤的眾多愛心行動中的一個。

    更多的行動在各地出現。中國人壽宣佈設立“國壽慈善基金會”,將承擔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成長至18周歲的相關費用;全國政協委員楊瀾倡議開展“關愛孤兒行動”,由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設立“汶川大地震孤兒救助專項基金”,以協助相關部門安排災區孤兒現階段的基本生活、災後的心理輔導和長期撫養教育工作;廣東順德青年企業家楊惠妍個人捐資1000萬元,委託該基金會設立“汶川地震孤兒救助基金”……

    地震災後,將出現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遺留問題,而大批失去親人的孤兒,正是其中最牽動人心的問題之一。他們需要來自政府部門的援助,更需要社會這個大家庭的付出,讓他們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社會之愛。

    相比較國家層面的救助而言,來自社會的救助,尤其是來自普通老百姓的情感關懷,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價值。捐贈善款、物資之外,應發動全體社會成員參與其間,通過設立基金、結對幫扶等形式,將在機制上為企業單位、普通民眾架設起一座長期幫助、關懷地震孤兒的橋梁,從而匯聚更多的力量,盡己所能、堅持不懈地施以援手、獻出愛心。

    發動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更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通過老百姓的感情投入,逐漸撫平孤兒們心靈上的創傷,使他們擁有像千千萬萬花季兒童一樣的童年。“貴陽媽媽”愛心行動就提出,如果不具備認養、資助孤兒條件,老百姓還可以獻出一份母愛,在春節、中秋、六一等節日,給結對幫扶的孤兒打一個親情電話、發一份親情賀卡、送一份節日禮物。

    關懷、幫助地震遺孤,理當成為全社會的分內之責,理應成為每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的自覺行動,因地震災難失去親人的孤兒,身處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之中,會因為這樣的關愛而倍感溫暖。

 
 
 相關鏈結
· 救災一線上的“網上婚禮”
· 104小時幸運生還—河南消防官兵救出一名倖存者
· 海外華人華僑心繫災區
· 綜合消息海外華僑華人等繼續為中國地震災區捐款
· 國際救援物資陸續抵四川 將迅速被運往地震災區
· 抗震救災醫療救治應用中醫藥技術指導意見發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