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綜述:“十八般武藝”在抗震救災中大顯神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在地震災區,“時間就是生命”絕不是一句空話,“黃金72小時”是擺在救援者面前的事實。儘快了解災情、儘快救出傷員,不但需要力量與勇氣,更需要專業與技術。在這次抗震救災中,高科技手段、專業化的設備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搶險效率,為無數壓在廢墟下待救的生命爭得了寶貴的時間。

   衛星電話成為災區聯絡外界的有效通信工具

    當地震中心汶川與外界失去聯絡、人們正在焦急等待之時,阿壩州政府秘書長、州應急辦主任何飚13日7時15分通過衛星電話,與汶川縣委書記王斌取得了聯絡,使人們第一次知道汶川縣城的真實情況;最先抵達汶川縣城的武警某師參謀長王毅和他的挺進小分隊,也是用海事衛星電話向上級報告了汶川情況。自此,震後隔絕了33個小時的汶川與外界有了聯絡,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茂縣與外界的通信、交通完全中斷的情況下,14日,15名空降兵先遣隊員攜帶2部海事衛星電話,在茂縣上空成功實施了傘降,發回了茂縣的第一份災情報告,並每隔半小時向指揮部報告最新救援進展和災情,為隨後的救災物資大空投指引目標。

    四川汶川發生的7.8級強烈地震,造成災區手機、電話等常規通訊全部中斷,地震災區與外界失去聯絡。這時,海事衛星顯示了神威。幾天來,來自災區的新聞文字稿、圖片、視頻均是通過海事衛星設備傳出來的。抗震救災人員之間互相聯絡、與外界聯絡和與震中聯絡,均使用的是海事衛星設備。

    為什麼海事衛星設備在地震破壞了地面電信設施的情況下能使用呢?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殷林解釋説,常規的手機、電話等通信設施,必須依賴地面設施,如光纜、光纖、電線桿、基站等,一旦這些地面設施在地震中遭到破壞,就會失去通信功能。

    與常規通信不同的是,海事衛星設備不需要地面通信設備,有一個如同筆記本大小的終端設備,把信號發到空中,由空中的海事衛星系統接收後,再通過海事衛星系統把信號傳輸到目的地。

    截至16日15時,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已為抗震救災各部門提供海事衛星終端近400臺,加上原來分散在各行業的終端,這次已投入救災的終端總量接近2000臺。

    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衛通也緊急調撥330部衛星電話支援災區。海事衛星電話成為災區主要通信手段,為抗震救災的指揮聯絡、新聞信息的傳遞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遙感技術準確提供地震災區影像

    汶川地震發生後,人們經常聽到一個過去不太熟悉的名詞:遙感技術。據專家介紹,在地震災區通信、交通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及時提供地面宏觀災情,有利於對災情作出科學評估,進而採取救災防災措施。

    截至15日22時,海軍某飛行團飛行員駕駛遙感飛機在四川地震災區上空累計飛行33小時,配合中科院專家成功完成對災區的遙感探測任務,對400平方公里災區實施了精確拍攝,提供了多達2800G的數據信息。

    1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2架高空高性能航空遙感飛機飛赴汶川災區開展遙感監測和災情評估工作,30多位科研和飛行人員完成了2個架次共8個小時的雷達航空作業。現場作業組迅速進行數據回放和初級處理,部分快視和糾正數據已于當夜送達北京,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連夜對遙感監測數據作進一步處理,並開展災情信息分析,為國家有關部門抗震救災工作提供諮詢服務和決策依據。

    16日早上7時55分,國家測繪局派遣的中飛四維公司機組從成都太平寺機場起飛,對都江堰、汶川、茂縣、理縣等重災區的河谷居民地實施航空攝影,航攝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成功獲得了該地區的地面分辨率為0.35米的彩色航片200張,並已運抵北京。

    國家測繪局對獲得的航空攝影照片及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後,製作成災區真彩色影像圖及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等産品,17日即可提交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使用。

    專業化救援手段與設備提高了搶險效率

    雷達生命探測儀、聲波探測儀、百噸液壓頂、專業切割機、專業救助直升機、專業搜索犬及用於破拆、頂升、擴張專業設備……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專業化的救援手段與設備齊上陣,十八般武藝各顯其能,在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家介紹,雷達生命探測儀利用電磁波原理,可以探測倖存人員被埋方位。根據生物學原理,任何一個人只要活著,身體周邊都有電磁波存在,因此這種儀器能夠探測到倖存者方位。

    聲波探測儀,它可以探測100米長、10米寬的空間內是否有生命跡象。這種探測儀就像醫生的聽筒,但精度比聽筒高許多倍。方圓百米內,就算被困人員的心跳、呼吸相當微弱,也能測出有無倖存人員被埋。

    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15支省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配備專業的救援設備和幾十條搜救犬,充分發揮專業救助的特長,在人員搜救方面發揮了重要攻堅作用。截止到15日10時,他們已成功救出了123名倖存者。

    正在都江堰搶險的北京軍區某工兵團在廢墟中搶救出38名倖存者,他們全部是由搜索犬定位後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層的倖存者是搜索犬率先發現的。

    據工兵團負責人介紹,搜索犬對倖存者定位迅速、準確,特別是一些被埋在深層、無力叫喊的倖存者,基本依靠搜索犬去發現。救援隊13日淩晨到達都江堰市中醫院展開救援,5分鐘後搜索犬就在深層的廢墟中發現了一名倖存者,一個小時後這名倖存者獲救。

    支援災區的上海消防救援隊配備了一種百噸液壓頂,可以將上百噸的水泥構件等移開。14日,在地震重災區德陽一家伐木廠宿舍坍塌地,一名婦女身陷百噸水泥殘塊最底層縫隙中,消防隊員利用百噸液壓頂將上百噸水泥撬開,成功地將她救出。

    與此同時,一批先進的醫療搶救設備也投入到災區使用。14日上午,第一批5支上海醫療隊奔赴災區,他們攜帶的一套現場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剛剛在今年1月底的上海“世博科技專項”中通過驗收。

    這套現場醫療應急救援系統是一個全天候的野外標準手術室,自帶能源系統、水處理系統,不依靠當地任何設備就可以獨立進行手術。平時,手術室打包成1立方米左右的小包裹,在野外現場完全充氣展開後佔地足有20平方米,高度達到2米。手術室頂部裝有LED燈,全部能源都是自帶的。帳篷充氣後,內部氣壓比外部高,能使內部始終處於無菌狀態。

    和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這次抗震救災手段與設備的“高科技含量”,一方面展示了中國國力的增強,同時也突出了科學救災、專業救災、減少傷害的理念,無疑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相關鏈結
· 軍地通過水路和空運抵達汶川醫療隊員共500余人
· 衛生部緊急調撥次氯酸鈣消毒粉運往四川地震災區
· 新華時評:四川地震傷亡損失嚴重 牽動全人類的心
· 27000余名武警官兵在汶川等重災區拉網式搜索
· 中國紅十字會抗震救援行動 四大運營商全力支持
· 九寨溝被困遊客全部安全撤離 景區設施未受影響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