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訪問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華前瞻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華前夕,在克裏姆林宮接受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記者的聯合採訪,回答了有關中俄關係等問題,期待中國之行取得充實和建設性的成果。圖為5月20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在克裏姆林宮接受中國記者採訪。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常璐)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即將訪問中國,這是他就任後出訪的首個獨聯體外的國家。專家認為,此訪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雙方將共同對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進行戰略規劃。
雙邊關係發展成果豐碩
梅德韋傑夫將於23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認為,一個國家的新任領導人選擇首次出訪的國傢具有深刻考慮,體現了其外交方針的重點方向。梅德韋傑夫此訪體現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特殊性、戰略性和牢固性。
在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共同關懷和培育下,過去八年間,中俄關係實現了快速、健康的發展。馬振崗表示,中俄兩國在夯實物質基礎和人文社會基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政治性框架已經搭建完善,雙邊關係在制度建設和具體合作領域等方面發展迅速,沿著持續穩定、日臻成熟的軌道向更廣泛、更深的水平發展。
正如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丘弗林所説,俄中關係目前處於雙方交往史上最好階段,是國家間睦鄰互助關係的典範。這一事實促使雙方在更高水平上開展經貿合作。統計顯示,中俄雙邊貿易額逐年攀升,從2000年的80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481億美元。
“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符合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説明兩國經濟領域合作越來越具有實質化內容,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馬振崗説。
人文交流活動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和2007年,中俄互辦了大規模的、前所未有的“國家年”活動。活動加深了雙方的相互理解和認識。而時任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的梅德韋傑夫則擔任了中俄“國家年”俄方組委會主席,為成功舉辦各項活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廣泛務實合作成新亮點
自2007年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第二個十年,而2008年是中俄睦鄰友好條約實施綱要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專家認為,兩國元首此次會晤將對未來雙邊關係的發展做出戰略性規劃,就未來主要合作方向進行深入討論。
此外,一系列跡象表明,由於中俄兩國經濟實力的恢復,雙方合作不僅表現在傳統的政治和安全方面,也開始關注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開展廣泛合作。
“在世界經濟發展低迷之時,新興經濟體對整個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在這一背景下,中俄在此方面的合作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兩國元首此次會晤中可能會將該問題作為一個新話題進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説。
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看法和合作引人注目。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透露,梅德韋傑夫訪華期間兩國將簽署一系列文件,並就國際和地區問題表達共同看法。
“這表現出中俄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共識很多。面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兩國有意願表達共同的看法併發揮建設性作用,參與到國際和地區問題的解決進程中去。”姜毅説。
丘弗林表示,兩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觀點,在聯合國及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密切協作。雙方提倡建立多極化世界,致力於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贊同加強聯合國在處理當前衝突中的作用。
人民友誼助推中俄關係發展
中國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後,梅德韋傑夫是首位來訪的外國元首,媒體稱其為友好鄰邦中國帶來的一次“心理支援”。
汶川地震發生後,俄羅斯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向災區出動7架次運輸機,運送帳篷、被褥、食品、罐頭、大米及發電機等近150噸人道救援物資,成為第一個向四川災區捐助物資的外國政府,並迅速派出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此外,俄羅斯民眾也發起捐助中國地震災區的活動。
“俄羅斯對四川地震的反應速度和援助力度非常到位。”姜毅説。“除國際社會對自然災害表現出的共同關切和人道救助外,這也反映出中俄人文交流所取得的成就,表現出俄羅斯民眾對中國人民新的認識和友誼。”
對於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俄羅斯也給予大力支持,表示將派出“非常高級別”的、令東道主滿意的代表團出席。拉佐夫説,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俄羅斯代表團是成員最多的團之一,屆時將有大約470人參加。
“中俄兩國對未來發展都具有廣泛信心。”姜毅説。他指出,在未來梅德韋傑夫任期內,夯實“兩大基礎”仍是一項重要工作,此外在戰略框架下做更多細緻紮實的工作,如改善貿易結構、規範貿易秩序、擴大相互投資、推動大項目合作、尋找新的合作增長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