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嚴格監管救災物資 否則對不起受災群眾和捐贈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馬虎不得,否則對不起受災群眾和捐贈者--隴南災區救災物資發放見聞

    新華社蘭州5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連振祥、譚飛)濱江中學操場是隴南市武都區救災物資臨時集散地。23日上午9時,李永剛再次來到這裡,領取武都區分配給馬街鎮的救災物資:帳篷、方便麵、棉被等,在物資分配單上,李永剛逐一簽字,然後匆匆忙忙拉走了物資,因為這批物資今天天黑前要全部發放到村民手裏。李永剛説,像這樣明明白白的領取、清清楚楚的簽字,從市、縣、鄉鎮,一直要延伸到每個村民,所以救災物資全程發放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22日5時到達後,陳保才遞上了捐贈物資清單,在經過了仔細的核對後,隴南市民政局給他開具了“捐贈物資接收單”,陳保才完成了中國石油西北銷售公司給隴南災區捐贈5000條毛毯的任務。而這批物資立即顯示在了隴南市民政局的捐贈物資臺賬上,隨後在當日的隴南電視臺和隔日的隴南日報上進行了公示。陳保才説,這樣透明,我們放心。

    記者在甘肅隴南災區採訪發現,對所有救災物資的發放,隴南市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公示:接收了多少物資,隴南市民政局通過媒體公示;發放到各縣區,公示;縣區發到鄉鎮,公示;鄉鎮發到村裏,公示;村裏發給村民,公示。即使是收到的一封慰問信、一位運送救災物資的駕駛員當場捐贈的一箱方便麵,都向社會進行了公示。

    隴南市委黨校禮堂,是隴南市臨時的救災物資倉庫。隴南市民政局副局長姬平林告訴記者,救災物資嚴密的入庫、發放流程,將確保社會各界的愛心完整地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22日9時,隴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拿著“捐贈物資入庫單”,帶著陳保才滿載毛毯的四輛大卡車來到這裡卸貨。

    當地的幾位村民在卸貨,3名倉庫管理人員認真清點。一位管理員説,數量馬虎不得,否則對不起受災群眾,也對不起奉獻愛心的各界朋友,我們3人的數字要碰上後,才算入庫結束。

    禮堂旁邊的帳篷裏,隴南市民政局監察室主任張永安已經將這5000條毛毯入到了電腦臺賬。張永安説,幾點入庫幾時出庫,都有詳細的記錄,錯不了。

    據了解,救災物資的發放,由隴南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調配。各縣區根據救災需要,向指揮部提出申請,指揮部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物資數量,本著救急、救難的原則及時審批,各縣區從倉庫提取物資。這個過程不超過2小時。

    記者在倉庫看到,所有的物資發放都有出庫調撥通知三聯單,一聯存根,一聯給管理員,一聯給拉運人員。張永安説,在給各縣區核定救災物資的同時,他們就已經將分配方案制訂好了,拉上物資後有時就直接送到鄉鎮了,減少了運輸時間。一般來説,從市上到村裏,物資當天就能到達。

    武都區馬街鎮幹部李永剛説,物資到達鄉鎮後,立即公佈數量,到達村裏後,村委會逐家逐戶造花名冊,將發放數量在村裏公示,然後將發放情況逐級反饋到市上,就分配數量和發放數量進行復核。數量如果有出入,就開始嚴查。

    記者了解到,對救災物資,隴南市政府專門發出通知,要求捐贈款物專用,集中使用,加強監督檢查。在救災物資發放的同時,隴南各級監察、紀檢、審計部門已經深入各地,就物資發放等進行現場監管。隴南市民政局局長李滿金説,發放和監督雙管齊下,將確保救災物資真正用在救災上。

 
 
 相關鏈結
· 甘肅對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 甘肅動用近6萬噸中央儲備糧救援震區口糧供應
· 澳大利亞政府向四川地震災區追加提供救援物資
· 意大利醫療隊在四川綿竹災區設立醫療站受到歡迎
· 四川:災區群眾的飲用水源安全仍然處於可控範圍
· 鐵路部門全力加大帳篷、活動房屋、藥品運輸力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