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美國《時代》週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和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分別發表文章,充分肯定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的各種積極努力。
美國《時代》週刊22日刊發的文章講述了中國汶川大地震後人們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文章説,從災區傳出的可怕圖像讓中國人的心情跌入深淵。千百萬中國人排起長隊,捐出錢、食品和衣物。數萬人請假離開他們的家人,衝到災區幫助他們的同胞。通往災區的道路上擠滿了私家車,上面挂著寫有“抗震救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字樣的條幅。
文章認為,這種井噴式的支援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同時,地震也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讓人們對中國政府有了不同的了解。救援行動中最受廣泛讚譽的是政府的反應和規模。即使是北京的批評者也對中國對大地震的迅速反應表達了欽佩。
24日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題為《中國自救》的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為抗震救災所做的努力令人感動,而中國普通老百姓付出的一切同樣鼓舞人心。
文章説,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後,中國政府動用了大規模的部隊力量,十多萬軍人被派往地震災區幫助生還者和營救被埋在瓦礫下的人們。在這次抗震救災中非政府力量的參與規模也非常強大。一些唐山大地震的生還者自發來到地震災區為受災群眾分發食物;在江油市,一個來自外省的由私人餐飲公司自發組成的團體也在為受災群眾分發食物;數千名志願者駕車往返在成都到江油的高速公路上;數百名出租車司機將受傷老百姓送到醫院;在露天的大型運動場裏,志願者為受災群眾提供各種服務,從心理撫慰到手機充電;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成千上萬的人自發聚集到這裡,為地震遇難者默哀3分鐘。他們手舞拳頭,高喊“中國加油”。
文章説,在中國政府和廣大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抗震救災取得了顯著成果。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點看上去很乾淨,也非常有秩序,那裏有充足的食物和清潔水供應,也沒有嚴重疾病暴發的報告,很多受災群眾的精神狀態也不錯。
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發表署名文章説,中國人在與天災的抗爭中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在冷酷無情的災難中,中國人讓世界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在天塌地陷的絕望中,人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文章説,從直播的電視畫面中,全世界不僅看到了房倒屋塌、斷壁殘垣的廢墟,傷心落淚、失聲痛哭的人們,更看到了雷厲風行的拯救、誓不低頭的抗爭。文章指出,轟然倒塌的是建築,從廢墟上赫然矗立的是中國人的脊梁,中國人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現了人間的英勇無畏、堅韌不拔、相濡以沫和萬眾一心。
《聯合早報》當天發表的另一篇署名文章説,四川汶川大地震固然是無比慘重的禍難,但這場大地震除了帶來普遍的同情和援助,還明顯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這一局面的出現,歸功於中國政府和公眾。文章表示,首先是北京全力以赴的救災努力和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親赴震區坐鎮,贏得海外媒體的一致讚揚。其次是中國公眾空前的自發救災和捐助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善良人性和心懷。一言以蔽之,四川大地震之後的全民救助活動,體現了一個“公民社會”正在中國浮現。而這樣一個公民社會是所有現代成熟發達國家穩定發展的必由之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