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建一所醫院 威州中學成為目前最大的“板房建築群”
6月2日,地震震中的映秀鎮並不平靜,在廣州市援建“板房醫院”工地,粵秀友好醫院工作用房已經搭建完畢。昨天清晨這座“醫院”還是一張施工圖,今天廣東省醫療隊就已經在板房中為受災群眾和搶險官兵看病治療,只等相關設備一到醫院即可全方位投入使用。
6月1日,河南援建四川安縣的首所活動板房小學開課。杜小偉攝
6月1日,汶川震後建設的最大建築——由廣東援建汶川的5000平方米“板房中學”正式交付使用,汶川威州中學高三年級8個班335名同學全部離開帳篷,開始在“板房教室”裏緊張地備考。
汶川特大地震後,威州中學校舍幾乎全部受損,儘早讓學生搬進“板房教室”成為各方的心願。這所“板房中學”包括35間教室、145間宿舍及10間教師辦公室,是目前地震災區最大的“板房建築群”,能夠滿足目前汶川威州中學復課需要。
目前在災區,一排排活動板房建成並投入使用,受災群眾有了窗明几淨的過渡性安置房,學校、醫院陸續復課開診,政府機構及公共服務部門恢復運作也排上了議事日程……
“扛也要扛進汶川” 30公里路車隊走了4小時
“你們即使用肩膀扛,今天天黑以前也要將這批活動板房運進汶川,運進映秀!”
廣東作為汶川對口支援單位,援建汶川等地14萬套活動板房,其中8萬套要在8月10日前交付使用。這批臨時板房每套20平方米,裏面熱水器、煤氣罐、洗手間等生活設備一應俱全,加上配套的水房、醫院、中小學等公共設施,將極大改善災民的臨時居住條件。但山體垮塌,泥石流頻頻發生,人員和物資轉運困難重重。
“在災區建活動板房,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將活動板房運進災區。”廣州市具體負責震中映秀、漩口、水磨三鎮的活動板房援建工作,作為負責人之一的廣州市交委副主任章威感嘆道。這批板房還在蜿蜒盤旋的震區臨時公路上艱難跋涉,成都火車站又有90個滿載活動板房的集裝箱要到了,就在這關鍵的當口天陰了下來,還飄了點雨。
從都江堰到映秀不過30公里,車隊足足走了4小時。
活動板房建在哪兒 綜合考慮群眾需求
活動板房生産難,運輸難,運進山了要找個合適的地方鋪開搭建更難。
漩口鎮是汶川縣受災最嚴重的3個鄉鎮之一,昔日風景秀美,如今瓦礫遍地,想要在高山峽谷之中找出一塊安全一點、寬敞一點的平地已經不容易。為了讓來自廣州的板房順利搭建起來,漩口鎮政府找到了一塊坡度超過45度的坡地,推土機轟鳴,他們計劃在此地推出一塊平地,搭建板房安置受災群眾。
該鎮共有18個行政村170多個居民點,把活動板房建在哪?老百姓認為,如果將活動板房建在鎮上,去自己的地裏幹活還要翻幾道山梁,不方便生産自救,也不方便從事宗教活動。
群眾的要求很合理,但他們祖祖輩輩住在交通極其不便的山溝河谷地裏,與鎮上相連的小徑多數也毀於地震,運送板房的車隊如何過得去?而且在山谷裏一戶一戶小規模安裝,何時又能全部搭建完畢?
“群眾的需求要考慮”,對此,援建地方提出盡可能在“交通可通達、人口規模適度的地方集中建板房”,板材如果難以運進去,組織村民並商請部隊幫助裝卸和搬運;實在不宜建房的居民點,就跟群眾商量,並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看能否以現金補助農民自建過渡性住房的形式予以妥善安置。(李 剛 羅艾樺)
廣州市規劃院副院長方峰——活動板房 居住3—5年沒問題
記者:全國各地緊急向汶川地震災區調運活動板房,總量將達150萬套,為什麼安置受災群眾會選擇活動板房?
方峰:安置受災群眾,帳篷太過簡陋,不適宜長時間居住;搶建磚木結構的住房工程量太大,時間不允許;活動板房可以規模化、標準化生産,安裝速度快,與帳篷相比空間要大,居住條件較舒適,是能夠為受災群眾提供的較為理想的過渡性住房。
記者:受災群眾需要儘快住進臨時安置房,板房的建設速度能否跟得上?
方峰:一幢5間活動板房,幾個工人10個小時可以安裝完畢;如果材料運輸順暢,有大型機械設備平整地面,活動板房可以成片展開安裝,安裝速度是可以保證的;活動板房一般來説使用壽命約10年,為地震災區提供的板房,居住3—5年沒有問題。
記者:活動板房方便實用,但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方峰:板房墻體必須避免明火燒灼;在墻上釘挂鉤懸挂物不能超過2.5公斤,不能懸挂電視機等重物,需懸挂分體空調等重物必須對懸挂物進行多點加固;另外板房內需要做到乾燥通風,並儘量避免尿液、潲水等酸性液體接觸墻體,避免墻體表面金屬氧化。
記者:活動板房救急,為受災群眾著想,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方峰:板房安裝不僅僅是安裝房子,還需要對安置區的供排水、道路、環衛、消防等配套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受災群眾在過渡性板房中居住不是一兩個月,很可能是數年。我們在考慮儘快建設安裝活動板房的同時,必須考慮他們今後生産生活的方便,過渡性板房不能與他們生産生活發展用地相衝突。如有可能,活動板房儘量靠近他們平時生産耕作場所,避免受災群眾居住在過渡性板房內卻需翻幾道山梁去勞作。(李 剛 羅艾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