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江國成、朱一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日發佈的《乳製品加工業産業政策》規定,乳製品項目建設必須達到合理的起始規模,且由投資主管部門核準;進入乳製品工業的出資人必須具有穩定的奶源基地,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信譽好,社會責任感強。
新政策還要求新建乳製品加工項目須嚴格執行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並與周圍已有乳製品加工企業保持合理距離。同時,乳製品企業節能減排要達到規定的指標。
作為我國發佈的第一部系統的乳製品工業産業政策,新政策鼓勵奶源生産基地優化奶牛養殖模式,發展奶牛適度規模養殖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提高奶牛養殖現代化水平,構建優質高效、佈局合理、安全環保的奶源供應體系。在促進乳製品工業科技進步、提高質量水平和確保食品安全等方面,新政策也提出了嚴格要求。
《産業政策》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以上,具有先進水平、跨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乳製品企業集團,在確保奶源全部消化的基礎上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後、質量差、資源消耗高的乳製品生産企業,減少日加工原料乳能力在20噸以下液體乳及乳粉小企業數量。
新政策要求我國乳製品工業佈局充分發揮奶業傳統優勢地區的資源,調整優化東北、華北、西北重點産區的佈局,加快淘汰佈局不合理、規模小、技術落後的産能;南方地區根據奶源發展情況和分佈,合理佈局乳製品加工企業;大城市郊區奶業要加快乳製品工業的現代化步伐。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制訂上述政策旨在貫徹《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促進乳製品工業合理佈局、有序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乳製品工業,保障國家食物安全。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近年來,我國乳製品工業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重復建設嚴重、産業佈局不合理、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失序;企業與奶農關係不協調,行業整體效益下降,虧損面增加等等,影響了乳製品工業的健康發展。
《産業政策》內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標、産業佈局、行業準入、奶源供應、技術與裝備、投資融資、産品結構、質量安全、組織結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乳品消費及其他等12個部分,共67條。
2006年,全國奶牛數量達到1402萬頭,比2000年增長了1.8倍;奶類總産量3302.4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2.6倍,平均每年凈增435.9萬噸,成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産國。同年,我國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717家;産品銷售收入1061.3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4.5倍,佔全國食品製造業的23.5%,成為食品製造業中銷售收入最高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