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周婷玉、吳晶)浙江寧波港的橋吊工人竺士傑掰著手指頭算近年所獲的榮譽:寧波市優秀團員、首席工人,浙江省十大技能狀元、五一勞動獎章……最後他不得不放棄:“數不清了。”
第一次作為共青團十六大的代表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時,28歲的小夥子眼眶濕潤了。“這是團組織給我的平臺和光榮。”竺士傑説,單位、寧波團市委等團組織每年都舉辦青年技能比賽、青年安全文明崗創建等活動,這不給了他展示技能的機會,還使他得到進一步鍛鍊。
從事近10年橋吊工作的竺士傑,在實踐中改良傳統操作方法,使原來只追求工作效率的操作方法,更節約工人體力、操作安全性更高、機器故障率降低,同時效率也得到提高。
共青團寧波市委書記孫黎明代表説,這幾年來,寧波市舉辦很多活動為青年創業、成才營造氛圍,創造機會。如每年組織青年技能大比武,舉辦自主創新周等,為青年提供與專家、企業對接的平臺。
寧波還成立青年創業學院,今年6月13日首批即將開班,將邀請32位一線知名企業家、高校教師,針對青年的現實需求進行創業輔導和經驗介紹。
另外,寧波團市委從2005年開始在鄞州區開展青年創新創業行動的試點工作。共青團寧波市鄞州區委書記何黎斌代表説,鄞州孵化園通過場地優惠、項目補助、創業成果獎勵、人才補助等措施為青年創業降低成本,目前已引進孵化青年科技型創業企業33家。
何黎斌説:“雖然共青團的使命與性質永不變,但它應順利時代要求、青年的現實需求增強其服務青年的能力。團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也在服務創新中加強。”
遼寧的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廣東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行動、青海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幫助青年實現創業理想正成為全國各地各級團組織的共識。
在天津團市委建設的青年創業致富項目金融服務站,無論是10萬元左右的小額貸款,還是千萬元以上的大額投資,青年企業家的創業需要都會在第一時間與銀行迅速對接。
天津團市委一位負責人説,幫助青年創業,可以發揮創業經濟的最大效益,帶動全社會的創業熱情。
共青團作為我國最大的青年組織,聯絡著7500余萬名青年,幫助廣大青年創業、實現理想是共青團的重要工作內容。共青團中央此前公佈,“中國青年就業創業行動”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4746期,培訓青年116萬人次;“成功創業計劃”在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廣,緩解了制約青年就業創業的資金“瓶頸”;累計為青年提供仲介服務約300萬人次,幫助近120萬人次青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用行動書寫壯麗青春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譚浩、楊維漢)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3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這30年,也是我國青年運動蓬勃開展、成績斐然的30年。廣大青年在成長中經受歷練,更加成熟,成為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一支生機勃勃的重要力量。
張海迪、李素麗、楊利偉……30年來,一批批優秀青年成長成才,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昭示著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美好未來。他們的表現足以證明,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是充滿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賴的一代。
廣泛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青年就業創業行動,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希望工程……共青團十五大召開以來的5年間,許多有特色、有影響、有成效的活動深入人心,也召喚了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面對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和地震災害,廣大青年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奮不顧身地投身到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之中,成為搶險救災和重建家園的生力軍。
面對西方一些媒體對拉薩嚴重打砸搶燒事件的歪曲報道以及奧運火炬在海外傳遞被無理阻撓,廣大青年迸發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
一次次關鍵時刻,我們看到了“80後”的成長和成熟,看到了當代中國青年一如先輩,為了祖國隨時挺身而出。“祖國”“人民”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最重。
今天,我國的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處於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一代肩負著崇高使命。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廣大青年要完成這個崇高使命,不僅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而且要找準愛國主義的時代坐標,把心繫民族命運、心繫國家發展、心繫人民福祉的愛國熱情,化作堅定不移地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行動。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偉大的事業和美好的未來屬於偉大的祖國和人民,屬於為遠大理想不懈奮鬥的中國青年。
“他們是勇於擔當的一代”——團十六大代表談“80後90後”青年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楊維漢、周婷玉、李菲)五顏六色的髮發、鬆鬆垮垮的多袋褲,“我的地盤我做主”,“我選擇我喜歡”……個性裝扮、酷勁十足、我行我素、思想波動大。“80後90後”,一個備受關注的新一代青年群體。他們的另類與叛逆,招致諸多爭議,曾被人們稱為“頹廢的一代”。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兩名大學生於近期通過新華網,向全國大學生公開倡議:自信、自立、自強,做敢於承擔的一代。如何看待“80後90後”,成了出席共青團十六大的青年代表們談論的熱門話題。
“‘80後90後’給人們的印像是個性獨立,很自我,不太關心自身以外的事,往往會給人感覺,社會責任感缺失。”團十六大代表、團唐山市委書記劉金柱説,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的倡議非常好,可以看出,青年很關心國家的事情。汶川地震把這一代年輕人沉澱在心底的愛國情懷激活了,這和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楊東,1987年出生,是家裏的獨子。作為唐山宋志勇愛心小分隊隊員,他與父親一起去了汶川災區,27天時間,在廢墟下與其他隊員共同挽救了近30個人的生命。
又黑又壯的楊東作為團十六大代表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
“去災區怕嗎?”
“怕!”
“為什麼還去?”
“從小媽就對我説,人要知恩圖報,當初我們唐山地震的時候也是全國人民幫我們渡過難關的。”
劉金柱現在還擔任唐山市抗震救災專家心理諮詢志願服務隊隊長。他説,有一個叫王海螺的大四學生,主動要參加救災心理諮詢團支援災區。我們擔心會影響他找工作。可他説,“大災面前,個人得失不算什麼,我是學心理學的,災區現在需要我,工作以後可以再找。”他現在已經在災區連續工作快一個月了。
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最可以信賴的新一代青年。
很多社會學家也在分析著“80後90後”的成長軌跡。他們在改革浪潮中成長,一齣生就置身於改革巨變的洪流中,思想觀念解放,價值觀也逐漸多元。他們多數處於家庭和社會期望值最大、最受社會矚目的社會角色狀態,在成長中,困惑、壓力隨之而來。
“‘你們是幸福的一代!’大人們總喜歡用過去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孩子面前論證這句話。現在社會物質條件豐富,但是不能單純以物質生活的豐盈程度來衡量幸福感的多寡。”代理過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北京開物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斌説,“日子好了,‘80後90後’幸福感就一定高。”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80後90後”多是獨生子女,基本上是在“升學指揮棒”下長大的,長輩的期望、就業的艱辛、走上社會的徬徨……他們有深切的感受。
“頹廢的一代”是社會對青年的誤讀,不能以偏概全。“80前”對“80後”要包容。團江西省委書記王少玄認為,新生代青年有很多優秀品質,只是平時沒有被激發出來。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時代性,發現他們的先進性。他們是勇於擔當的一代。
這次團代會上,更多的“80後90後”代表走來了。在出席團十六大的1534名代表中,25歲以下的代表471名,佔代表總數的30.7%。
長沙市第一中學高一學生姚超博是團十六大代表,他説:“我們‘90後’,平時給人嘻嘻哈哈,什麼事情都不裝在心上的感覺,但大多數人是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熱愛祖國的。”
“80後90後”現在正在挑起社會的重擔,抗震救災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在適應社會的改變,社會也在因為他們而改變。
“不要總想著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應該想一想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抗震救災,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80後90後”的自信、自立、自強和擔當。中國青年是希望的一代,中國青年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