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良田麥飄香,布穀鳥叫得更加歡暢。全國麥收已超八成,農業部門預測,2008年夏糧單産將再創歷史最高水平、總産將實現連續五年增産,産量超過2300億斤;與此同時,夏收油菜收穫基本結束,增産已成定局,扭轉了連續三年下滑的局面。
這無疑是2008年以來經濟運行中最讓人高興的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豐收打贏關鍵一仗,為宏觀經濟又好又快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農民增收、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添上亮麗的一筆。
夏糧“五連增”,今年的豐收格外喜人
夏糧“五連增”,我國更加從容應對國際“糧荒”。
去年以來,一場國際性“糧荒”波及許多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預計到2008年末,世界穀物庫存將下降到25年來最低水平。糧價持續飛漲令全球超過1億人陷入饑荒,已經在30多個國家誘發糧食危機。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産,糧食産量連續4年增長,站到1萬億斤的臺階,糧食儲備充足。因此,在這場世界性的糧食危機中,我國糧食市場相對平穩。6月3日,在世界糧食安全高級別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農業部部長孫政才自信地説,中國完全有能力立足國內生産保障糧食安全。
吃飯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中國利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這不僅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口糧問題,也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對世界糧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貢獻。
今年夏糧將連續第五年增産,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喜訊。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以及受其影響的食品價格在CPI的權重在1/3左右。如今,農業的收穫與其它産業部門的關聯度日趨緊密。城市裏的、辦公室裏的人們,搞企業的、搞金融的、搞期貨的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著田野裏的收成。
去年以來,我國主要農産品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食用油、豬肉、牛奶價格增長幅度較大。2008年前4個月,我國CPI漲幅在8%以上。人們不禁又為“米袋子”、“菜籃子”而擔憂,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壓力明顯加大。
糧食連年豐産豐收,對穩定物價,為國家實現宏觀調控“雙防”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我國糧食儲備充裕,主要農産品市場供應充足。一季度生豬存欄、出欄均保持增長,奶業、禽蛋、水産品生産平穩發展。糧食價格基本穩定,菜籃子産品價格平穩運行。尤其是,今年我國南方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冰雪災害,四川等省遭受了特大地震,目前全國人民正和災區同胞一起全力抗震救災。夏糧豐收,農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抗震救災、服務全國經濟建設大局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鼓舞了士氣,穩定了人心。
強農惠農的信號更明確、更直接、更有力
經歷了這場國際性的“糧荒”,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央未雨綢繆,強農惠農,大力發展糧食生産,洞察之敏銳,決策之科學,措施之得力。
農民甜在心裏,才能心在田裏。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下發5個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有效調動和激發了各級政府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2003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到2144億元,2007年達到4318億元。2003—2007年五年間,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累計1.6萬億元。五年間,中央陸續出臺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惠農政策,中央財政安排四項補貼資金1144.2億元。2006年徹底取消農業稅後,中央逐步建立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穩定的反哺農業的投入機制。
政策對頭,換來了大地的豐收。2007年,糧食總産達到10030億斤,實現了自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四年增産,棉花、糖料産量達歷史最高水平,蔬菜、水果等其他經濟作物穩定發展,生豬、奶業生産扭轉一度下滑的趨勢,牛、羊肉産量較快增長,漁業生産穩定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四年增幅超過6%。
面對我國“三農”發展和經濟運行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接連召開農業抗災減災和春耕生産工作會、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産工作電視電話會、春耕生産和農業工作座談會,緊鑼密鼓部署指導農業生産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在今年中央財政已經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在春耕生産關鍵時期,又出臺10項扶持農業和糧食生産的政策措施,再增加農業投入252.5億元,直接補貼給農民。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四項補貼達950.63億元,比2007年增長85%。
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及時出臺,發出了更加明確、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號,國家同時實行糧食托市收購,進一步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産的穩定發展。
眾志成城,“龍口奪糧”
年初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北方春季持續乾旱,“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農資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諸多不利因素湊到一起,今年的夏糧增産的確來之不易。“龍口奪糧”,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農民的辛勤汗水,也凝結著各級領導幹部和農業科研、技術人員的心血。
安徽省蒙城縣樂土鎮楊橋村小麥高産創建示範田裏,示範戶崔永軍説,儘管今年肥價漲得兇,可是技術員不間斷地指導,他改變了以往“一炮轟”的施肥習慣,搞配方施肥,成本下來了,産量上去了。他興奮地説,一定要把這些新辦法教給周邊群眾,當好這個示範戶。
糧食已經連續四年增産,如何進一步挖掘增産潛力?2008年,農業部開展了糧食高産創建活動,在全國建設500個萬畝集中連片糧食高産創建示範點,通過集成技術、集約資源,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實現畝産小麥600公斤、單季稻700公斤、玉米800公斤、雙季稻900公斤、馬鈴薯鮮重2000—3000公斤以上的“6789”目標,以點帶面,推動區域性大面積平衡增産。
這既是高産攻關,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攻關,這將把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引向一個新的高度。遼寧、吉林、湖南、四川等省將高産創建寫入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安徽等8個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糧食高産創建領導小組。各省將良種補貼、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等各類涉農項目,重點向糧食高産創建示範點傾斜。
專家下鄉下田,農民省心省錢。江西開展“151”助農興糧服務活動,省、市、縣三級專家分別對1000畝、500畝、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實行掛牌指導。江蘇實行省級專家包點制度,全程指導服務,確保技術落實到田。在小麥産區,專家、技術人員和農民手把手搞攻關,各地涌現了一大批畝産超600公斤的高産示範田。
著力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各級政府認識高度統一。農業機械化迅速普及,2008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增加到40億元,覆蓋所有農業縣,今年投入麥收的收割機就達42萬台。同時,中央財政安排農業技術推廣資金7億元,支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今年還安排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資金30億元,比2007年增加兩倍。河南小麥産量佔全國的1/4。河南確定24個産糧大縣為糧食核心産區,整合支農資金,將299萬畝中低産田改造成了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
眾志成城,夏糧再奪豐收,為全年糧食增産增收開了好頭。然而,雖然實現了夏糧“五連增”,但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脆弱,確保糧食有效供給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必須不斷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反哺“三農”力度,進一步完善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讓種糧人高興,讓我們始終“手中有糧”。(記者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