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22日電(記者 海明威)居住著汶川縣7萬餘受災群眾的各緊急避險安置點,目前正抓緊完善各項設施,以便使避險群眾住得更為舒適。
汛期即將到來,為了防範次生災害威脅,汶川縣從15日至18日將7.2萬餘名處在次生災害極度危險地帶的群眾緊急轉移避險。由於轉移採取的是“邊撤退,邊安置;先入住,後完善”,因此各安置點的設施還不完善。
記者18日在該縣最大的安置點——綿虒鎮板橋村安置點採訪時看見,這裡已經搭建好了1000多頂帳篷,居住著5000多名轉移群眾。當時,板橋村安置點正在建設廁所,並進行通水、通電施工,群眾的用電依靠發電機、飲水依靠集中供水,生活還有些不便。
22日,汶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向世茂向記者介紹,目前,全縣40余個安置點都已經建設好了符合衛生防疫規範的廁所,一些安置點已經通電,其他的安置點則正在進行緊張的通水、通電施工,力爭近期內能讓百姓用上水和電。目前,沒有通水電的安置點仍實行發電機供電、送水車集中送水。
“我們這裡有群眾開起了麵店,還有兩個理髮店也開業了,生活氣息越來越濃了。”居住在板橋村安置點的劉俊22日通過電話告訴記者。
據向世茂介紹,目前,汶川縣各安置點都已建起了醫療室和警務室,並已投入使用。為了確保避險群眾的健康,各安置點都配備了專業的衛生及防疫人員,對災民實行免費的醫療救治,此外,汶川縣還派出專業人員對安置點飲用水衛生、食品衛生、傳染病防治、環境衛生進行嚴格監督。
針對群眾關心的火災隱患問題,各安置點目前嚴格執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安排專人負責集中安置區的消防安全,認真開展安置區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規範用火用電用氣,杜絕私拉亂接電器線路和違章用火用氣。已給集中安置點配置消防設施設備1500套,並設置了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居民燒柴做飯採取集中設灶生活,預留防火通道等措施。
向世茂説,雖然避險安置點只是暫時性的,但其管理仍要按照小區化標準執行。安置點實行村民自治,目前,由各村村民組成的聯合巡防隊、消防隊、防疫隊等已組建,並正配合專業治安、防疫、消防人士在各安置點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