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26日電(記者許群、劉莉莉)近日,在杭州拱墅區打工的11名因災毀房的四川籍農民工收到了區慈善總會救助他們的每人3000元現金,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拱墅區民政局推出了“全覆蓋救助”工程。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11名四川籍農民工大多來自廣元、北川等重災區。在汶川地震中,他們老家的房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正當他們身處困境併為此發愁的時候,拱墅區慈善總會向他們伸出了援手。
“能住在杭州真是運氣好。”來自廣元的外來務工者王曉虹説,“我老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完全毀掉了,家裏人的生活遇到了困難。我沒想到杭州的慈善機構能及時給我送來救濟款,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拱墅區民政局的魯建華局長告訴記者,這11名四川籍務工者能獲得救濟款,是因為民政局出臺的“全覆蓋救助”工程已將他們納入救助體系,“我們在保證區內常住困難人群得到救助的基礎上,將30萬外來務工者都納入了救助範圍與體系,只要他們有困難,我們都救濟”。
按照規定,對杭州地區以外戶籍,在拱墅區居住1年以上,並與轄區企業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外來務工者,在合同期內,因災害、疾病、工傷等原因導致生活特別困難的進行分類救助。一是大病醫療救助,視情給予一次性500元-10000元的救助。二是生活困難救助,視情況給予一次性500元-5000元的救助。
“隨著拱墅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深深地感到目前的保障範圍似乎窄了些,保障的人數似乎有遺漏。比如説外來務工者,他們為我區的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為什麼就不能納入我們日常救助的範圍呢?”魯建華説。
為了實施救助全覆蓋,拱墅區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區的幫扶救助員網絡,在74個社區都建有幫扶救助工作服務站,設一名專職幫扶救助員,在15個行政村設幫扶救助工作聯絡員15名,並全部面向社會招聘。這些幫扶救助員負責了解和接收轄區內困難群眾的救助申請,經申請人所在地鎮、社區(村)組織確認蓋章後報慈善總會,再由幫扶救助員負責發放救助金,使救助工作實現職業化、專業化、日常化。這次四川民工受災情況就是幫扶救助員得知信息後,主動為他們申報救助的。
據介紹,“全覆蓋救助”工程用於救助的善款主要來源企業等會員單位和社會的捐贈,也有部分區財政的撥款。數據顯示,拱墅區慈善總會自2002年8月成立至2008年3月共募集善款2997.25萬餘元,其中捐贈收入2093.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