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電子監管網——打造我國産品質量監管共贏新平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電子監管網——打造産品質量監管共贏新平臺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徐博、孫玉波、杜宇) 根據質檢總局和商務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實施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的通知》的要求,從7月1日起,食品、家用電器、人造板、電線電纜、農資、燃氣用具、勞動防護用品、電熱毯、化粧品9大類69種産品要加貼電子監管碼才能生産和銷售。

    對種類、數量如此眾多的産品加貼“電子身份證”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電子監管網實施情況如何,它的運作情況又是怎樣,對於消費者、企業、商家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有效防偽的“電子身份證”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電子監管碼,一掃就知道。”電子監管碼的這段公益廣告詞,展示了電子監管碼制度消滅假冒偽劣,實現産品質量全程監管和可追溯的重大功能。

    原來,在預包裝産品上印的企業名稱、産品商標、保質期、生産日期、檢驗合格證編號、生産許可證編號等信息易被倣造者假冒。但被賦予電子監管碼的産品就能做到識別真偽:相關部門通過覆蓋全國的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絡、數據信息庫、呼叫支持中心、網上申報備案系統、網上監管碼申領服務系統、網上查詢系統、網上通報系統可以做到對企業的實時動態監控。

    目前,賦碼産品已能實現在結賬櫃臺自動免費查詢,只要超市在收銀臺的POS上安裝解碼器,收銀時要是遇到“假貨”或是過期産品,收銀系統會自動停止交易。

    此外,電子監管碼還有電話、網絡和短信查詢等多種方式。以電話查詢為例,消費者把電子監管碼下面的一組號碼按要求輸入,電子監管網數據庫就可以告知這件産品的真實信息。如果系統查詢信息異常,系統會自動把有關信息轉給執法部門,執法部門會立即對這些産品進行追溯和查處。

    打造産品質量監管共贏新平臺

    對消費者來説,電子監管網所包含的産品詳細信息一目了然,真實可靠,而且通過電話查詢、商場的查詢終端和網上查詢都是免費的,不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對政府來説,電子監管網加強了政府對企業和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能力。

    而對於生産企業和商家,質量專家、國務院參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郎志正認為,電子監管網的建設有利於生産企業及時掌握産品營銷信息,快速發現産品假冒行為;同時有利於經銷企業透明進貨渠道,確保合格産品進店。

    郎志正特別強調,在産品上貼“電子監管碼”成本每件不超過0.02元;將監管碼噴印在産品紙制標簽上的成本每件為0.001元至0.002元;將監管碼印刷在産品包裝上的成本每件不超過0.005元。

    他認為,電子監管碼對企業賦碼之初可能增加生産成本,但此種增加必將隨著電子監管網對企業産品生産從産量到質量的最有效控制、幫助企業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管理效果而相對降低,最終為企業帶來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

    郎志正表示,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的實施將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對提升政府市場監管水平,打擊假冒偽劣産品,確保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護名優産品,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建立誠信體系等具有積極作用,為消費者、企業、政府打造了一個共贏的平臺。

    69種産品有望身穿電子監管碼年底上市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向新華社記者透露,截至2008年6月30日12時,入網企業已達58465家,22.5億件産品賦碼激活上市,部分特種藥品也實施了電子監管網管理。因特殊原因確有困難不能及時賦碼的,質檢總局設定了過渡期——不得超過2008年12月31日。

    據悉,下一步,質檢總局將按照強制推行與自願入網相結合的原則,分步實施、逐步推進,對涉及安全類並實行行政許可的産品、獲得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的産品實行強制入網。

    在這個過程中,有關部門將以重點行業的規模以上大企業為推進重點,對涉及奧運會的食品生産企業全部入網。同時,質檢總局將廣泛深入企業,加強對入網企業的技術服務,幫助消除企業對電子監管網的誤解,並加強對各級質檢部門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

    此外,質檢總局還將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對電子監管網的社會宣傳,廣泛普及電子監管碼知識和電子監管網確保産品質量的重要作用,引導消費者積極購買監管碼産品和查詢監管碼。 

 
 
 相關鏈結
· 質檢總局確定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形象代言人
· 質檢總局:58465家企業已加入電子監管網
· 磷肥、復混肥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進現場會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