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19日電(記者 姜雪城)日前,借助一次大範圍降雨天氣出現的有利條件,寧夏回族自治區積極開展飛機和火箭增雨作業,累計增加降水量約2.36億噸,滋潤了今春以來連續90天無有效降雨的寧夏中南部乾旱山區。
近年來,西北部分省區實施人工增雨技術向“天”借水,在抗旱救災、緩解水資源短缺和生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相關氣象專家介紹,運用人工增雨技術是一項投入小、見效快的新型水資源開源方式。
據寧夏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信息,在最近8年時間裏,寧夏通過飛機和火箭作業累計增雨約57億噸,年均增加降水7億噸左右,相當於國家分配給寧夏可耗用黃河水量的近六分之一。
在乾旱少雨的西北地區,目前人工增雨已經從最初的單純農業抗旱減災,發展到開發雲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階段。如新疆氣象部門已經連續多個冬季人工增雪,支持發展冬季冰雪旅遊,同時減輕了烏魯木齊冬季嚴重的大氣污染。自2006年起,國家在青海省“三江源”核心地區大範圍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記者最近在“三江源”地區人工增雨主要作業點青海瑪多縣看到,當地部分已經退化的草地重新恢復了生機,大大小小的湖泊、濕地點綴其間。據了解,近年這個縣水域面積6公頃以上的湖泊個數增加了60余個,黃河源頭的鄂陵湖水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米左右。
被稱為河西走廊“生命線”的祁連山冰川,近年出現嚴重的縮減趨勢。目前甘肅省氣象部門正在這一區域實施人工增雨保護冰川的試驗。甘肅省氣象局局長張書余説,人工增雨是保護祁連山冰川,緩解河西走廊生態危機的有效途徑。冬春季增雪覆蓋在現有冰川上,會減緩冰川的融化,甚至能增加新的冰川;而夏秋季增雨,可以直接補充祁連山山口的出水量。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説,大氣降水是地面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的來源,充分利用、合理開發空中水資源,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是緩解乾旱的手段之一。西北地區應大力開展全年立體人工增雨工作,以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