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14日電(記者 周潤健、蔡玉高)今年8月17日將出現月偏食,正在繞月飛行的“嫦娥一號”飛船將第二次接受黑暗、嚴寒和供電減少的考驗。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説,平時“嫦娥一號”飛船主要靠它的太陽能帆板將太陽輻射轉為電能,供飛船工作和生存用,儘管飛船上裝有蓄電池,但蓄電池電力有限,無法維持較長時間正常工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八三五八所研究員、航天技術專家尹懷勤表示,發生月偏食時,由於地球影子的遮擋,月亮及其附近的一部分空間無法見到太陽光,相當於處於信號盲區。“嫦娥一號”的“生存環境”會變得比較惡劣,接受太陽輻射少,溫度下降,這將使“嫦娥一號”的機器面臨嚴寒環境的考驗。
按照此前的預案,為避免中間斷電對飛船的威脅,“嫦娥一號”部分探測設備將進入“冬眠”,暫停工作,將電力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時為將月食影響降到最低,我國航天專家將通過抬高“嫦娥一號”的運行軌道,縮短它從月食陰影中穿過的時間。因此,當“嫦娥一號”經過月食陰影區時,不會影響它的正常運行。
航天專家認為,今年2月21日,“嫦娥一號”已經過一次月全食考驗,根據前一次度過月食的經驗和對目前衛星狀態的確認,“嫦娥一號”完全能夠安全應對。
尹懷勤告訴記者,自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以來,“嫦娥一號”衛星已正常工作9個多月,它的設計壽命是一年,但從目前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嫦娥一號”的工作壽命還能延長大約一年。
17日晨我國上空將上演月偏食天象
新華社南京8月14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記者通報,17日晨我國上空將出現一次月偏食。屆時,如果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公眾可觀賞到這次天象。
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這就會發生月食。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
王思潮介紹,本次月偏食將發生在17日淩晨3時35分至清晨6時44分之間。具體過程為:3時35分為初虧時刻,即月球開始進入地球的本影,觀測者開始發現月面一側變暗。5時10分為食甚時刻,即月亮被地球擋住光線的面積達到最大,此時,從地球上望去,一輪明月僅剩下一小塊發亮了。月亮再次復圓則要到清晨6時44分左右。不過,此時對於我國絕大部分地區而言,月亮已經落下。只有新疆和西藏的西部還可以看到。
王思潮表示,月偏食是值得欣賞的天象。月偏食發生時,月亮將呈現一半白色,一半古銅色的美麗“模樣”。
王思潮提醒,由於17日淩晨月亮高度較低,天文愛好者應選擇空曠處,朝西南方觀測。錯過了這次月偏食後,我國公眾要想再次欣賞月偏食的話,則要等到20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