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成功分離出控制秈粳稻雜種育性的廣親和基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8月14日電(記者 俞儉)如何克服秈稻和粳稻雜種育性下降、結實率很低問題,是水稻育种家們幾十年來苦苦求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領銜的研究團隊最近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並成功分離克隆一個控制水稻秈粳雜種育性和廣親和性狀的主效基因,命名為S5。該研究成果在水稻品種改良中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研究人員稱,驢馬雜交産下子代(騾),而子代不具有正常生育能力。這種生殖隔離現象在植物中同樣存在,如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的不育性。但科學家們還發現,在水稻中存在一類特殊的種質資源稱為廣親和品種,或偏于秈稻,或偏于粳稻,它們與秈稻和粳稻雜交的後代都表現正常可育。

    張啟發院士介紹説,栽培稻的秈粳不育和廣親和性的並存,在生物進化中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秈粳分化造就了豐富多樣的稻種資源,也導致生殖隔離,而廣親和基因的存在則給秈粳亞種間基因交流提供橋梁,與秈稻或粳稻雜交都不影響雜種育性,對稻種的整體性有保障作用。他表示,有效地應用廣親和基因能夠克服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的不育性,從而利用秈粳亞種間強大的雜種優勢提高水稻的産量。

    廣親和基因因其重大的應用價值,在國內外水稻界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因,早在我國啟動863計劃時,就列入了該基因分離克隆的研究內容。

    張啟發課題組從1990年就開始了該基因的研究,從遺傳分析、基因定位到最終克隆出S5基因,歷時18年,共有7家研究機構的2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項目研究。該基因的成功克隆是我國科學家團結合作的結晶,8月12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該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

 
 
 相關鏈結
· 福建2個航天水稻新品種百畝畝産接近900公斤大關
· 江西計劃到2015年實現水稻生産能力增百億斤目標
· 湖北緊急下撥專款治理水稻遷飛性害蟲暴發形勢
· 貴州水稻遭病蟲侵害各地全力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 湖北省政府緊急通知加強水稻“兩蟲”防控工作
· 記國際水稻研究所中國專家:用科學驅散饑餓陰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