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奧林匹克:烙上永遠的中國印—北京奧運會印象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鄔煥慶、邱紅傑、萬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奧林匹克的旗幟下,舞動的中國印、熱情的中國人在最近十多天的時間裏成為世界的焦點:在濃郁的中國氣質和氛圍中,中國正自信和從容地實現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的諾言。

    在全世界數十億雙眼睛的注視下,中國因奧運而美麗,奧運因中國而精彩。第29屆夏季奧運會,註定會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上,留下清晰而令人讚嘆的中國印。

圖表:北京奧運會獎牌榜 新華社發 

    競技:中國領跑 世界體壇“提速”

    無論怎樣去評價北京奧運會,但在競技層面誰都不得不驚嘆本屆奧運會表現出來的高水平以及種種賽前無法想象的傳奇。

    雖然賽前有很多預言,但中國真的從奧運會比賽第一天開始就在金牌榜上領跑並很有可能第一次佔據金牌榜榜首,確實足以在世界競技體育發展史留下重要的一筆。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雖然經歷了首爾(漢城)奧運會的低谷,中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基本呈現逐步攀升的態勢,從最初獎牌榜的“第二集團”慢慢上升到與美國、俄羅斯為伍的“第一集團”行列,直至在北京首次領跑,用短短20多年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即將成為近50年繼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金牌榜上領跑的國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體壇在本屆奧運會上突然“提速”:游泳、舉重、田徑的一大批世界紀錄被“成批量”打破,菲爾普斯、博爾特成為傳奇巨星;新的奧運會紀錄更是層出不窮。這種在一屆奧運會比賽上,如此多項目的競技水平全面提高的場面,並不多見。

    友誼:和諧共處 中國式微笑感染世界

 

   7月29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內的志願者揮舞“福娃”歡迎來賓。 在有“中國第一國門”之稱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各種和藹可親的“福娃”隨處可見,奧運會期間,它們將與同樣熱情洋溢的志願者一道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奧運大家庭客人。 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奧運會,是競技的比拼也是友誼的聚會。而2008年的北京,中國用一個“和”字,用中國式微笑和熱情,搭建了一個四海一家、和諧共處的大舞臺,友誼和友善成為貫穿始終的主題。

    開幕式上,當李寧點燃了“鳥巢”裏的奧運會主火炬,204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世界數十位政要與9萬多名現場觀眾一同仰首,共同注目那耀眼奪目的光焰。在奧運五環旗下,人們為友誼而來、為奧林匹克喝彩而來,共同見證了北京奧運會為保持“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價值觀的生機與活力所作出的獨特貢獻。

    北京奧運會,在每一個角落,都有微笑的中國志願者伸出友誼的手;在每一個賽場,都有中國的拉拉隊為所有參賽隊吶喊助威。美國《僑報》就此發表社論稱,在中國獲得的金牌領先時,外界驚奇地發現:中國媒體和民眾不僅未“得意忘形”,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開放、從容的心態待客、觀賽和面對來自世界的一切。

    而運動員之間的友誼之花也在中國式微笑和熱情感染下怒放:俄羅斯射擊運動員帕傑林娜與格魯吉亞選手薩盧克瓦澤在領獎臺前主動相互擁抱,並送上“奧運之吻”;痛失金牌的美國射擊運動員埃蒙斯友好地擁抱中國金牌選手邱健表示祝賀;帆船賽場,斯洛文尼亞選手熱烈地一把“掀翻”獲勝的英國選手,在大海中緊緊擁抱向他表示祝賀……

    組織:舉座嘆服 中國版奧運獨具特色

 

     8月15日,雨後的北京天氣晴朗,國家體育場“鳥巢”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色美麗。 新華社發(王文 攝)

    開賽以來,北京奧運會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的組織和指揮下,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運行,中國出色的組織能力擊碎了之前諸多的質疑,獲得了一致的讚揚和認同。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説,北京在舉辦奧運會以來,展現出眾多讓人驚喜的地方。汽車自由穿梭、地下過道發揮功效,體育場館也是宏偉壯麗的。中國在舉辦奧運會上取得的成就,已超越了技術性籌劃一場成功的體育賽事。

    舉辦奧運對於任何國家來説,都是巨大挑戰,而中國在7年的時間內,以驚人的速度、精湛的藝術向全球展示了“鳥巢”“水立方”等一批經典傑作;組織、培訓了170萬賽事、城市誌願者投身奧運志願服務,更奉獻了一台絕妙的開幕式,保證了奧運會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轉。這就是為什麼國際奧委會執行主任吉爾伯特·費利對開幕式、奧運村、場館、交通、志願者的表現連續用了5個“滿意”予以高度評價的原因。

    滿意、嘆服、出色……這些評價,是北京奧組委和中國人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對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的最好回報。

    文化:人文奧運 奧運遺産烙上中國印

剪紙藝術家孫二林在北京奧運村展示她的剪紙作品。新華社記者王長山攝

    最新一期《奧林匹克評論》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行字:“文化的聚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了中國人民歡迎各國運動員、觀眾以及億萬電視觀眾的機會。”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背景臺展現出一句來自中國人民心底的聲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事實上,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一種體育活動,它已經成為一種宏大的社會文化現象,各舉辦國家把籌辦和舉辦奧運會都看做是傳播民族文化的一個契機,本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精粹中國元素,以及“中國印”會徽、“祥雲”火炬、“金鑲玉”獎牌、“青花瓷”服飾等等,給了世界一個個驚喜,讓中國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讓人嘆為觀止。

    8月8日晚8時,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隆重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指出,北京奧運會與往屆奧運會相比,最突出的是“人文奧運”的理念,以及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北京奧運會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理念詮釋了奧林匹克的思想,在七年的籌辦過程中努力踐行這種理念。在追求“和”的理念下,北京奧運會突出體現了以人為本,這種以人為本既以運動員、裁判員、官員還有觀賽的各國和地區賓客為本,還以本國人民為本。

    在“人文奧運”的旗幟下,北京奧運會舉辦了規模最大的奧林匹克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在13億人民中創造了奧林匹克史上規模最大的教育、學習和培訓活動,全面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北京奧運會創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志願者活動……毫無疑問,北京奧運會以它獨特的創造在奧運史上烙下了深深的中國印,給世界留下了眾多的精神遺産和文化遺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