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謝登科、杜宇)“北京奧運會給了人們一把鑰匙,一把了解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鑰匙。”北京奧運會之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這樣説。
如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已落下帷幕,奧運會後的中國經濟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奧運會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的分水嶺
近來,有一些海外人士稱,隨著奧運會的結束,2009年、2010年對中國經濟來説,將是很困難的年頭。
“毫無疑問,籌辦奧運會有力推動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但由於北京的經濟總量只佔全國的很小部分,因此籌辦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宜估計過高。”這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受外國媒體聯合採訪時的回答。
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7年,北京年均用於奧運會的投資尚不到全國每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從建設規模看,北京奧運工程竣工面積為71.83萬平方米,只相當於2007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的0.0139%。
“如果説中國經濟像大海,那麼,跳進一隻青蛙,對大海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認為,奧運會對於中國經濟確有刺激作用,但奧運會後的中國經濟仍主要受宏觀政策和全球經濟走勢的影響。奧運會是對中國概念在世界範圍的一次大營銷,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拉動是微乎其微的。
一些經濟學家近日對奧運會後中國經濟的發展表示樂觀。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奧運後的滑坡。奧運會結束後,更多的後續需求會隨即跟上,中國不愁沒有新的投資熱點。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中國經濟處於下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都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不管有沒有奧運會,經濟都要發展。”張孝德説。
摩根大通近日發佈一項研究報告認為,奧運會後中國經濟放緩的可能性不大。從以往奧運會承辦國的經歷看,經濟規模較大且經濟增速較快的奧運會承辦國不易受到奧運會的影響。摩根大通的預測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將達4.5萬億美元。
2008年,是北京奧運之年,也是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週期性調整之年,二者同時出現是一種巧合,不存在必然聯絡。目前,中國經濟在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態勢下,在一些領域有所降溫,這是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作用下的中國經濟的自身調整,是在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不是因奧運會而始,自然也不會因奧運會而終。一場北京奧運會,在盛大的高潮後不可避免地會有落潮,但可以肯定地説,北京奧運會後不會發生經濟的大衰退,不會出現經濟發展的拐點,奧運會之後的“鳥巢”不會“人走巢空”,而是依然繁榮。
自信心和發展理念方面影響深遠
奧運會作為當今人類社會最大的競技盛會和國家聚會,吸引著全球的注意力。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體驗中國時,不僅感受了中國文化的巨大魅力,更感受了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成功承辦奧運會所提升的自信心,對未來中國發展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中國在借鑒各國承辦奧運會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採取多種措施,借勢發展奧運經濟,豐富了奧運經濟的概念,擴大了奧運經濟的影響。承辦奧運會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在諸如區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國民素質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産生了輻射作用。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是科學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對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影響是久遠的。“而這些久遠的好處是留給人民群眾的。”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劍説。
借舉辦奧運會之機,中國加大了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我國萬元GDP能耗降低20%。以北京市為例,經濟結構調整對節能減排的貢獻率至少在60%以上。
奧運會對提高中國國民素質、改善投資環境、提高開放度和提升國際形象方面,則具有更長遠、更持久的積極作用。奧運會的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與世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
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海博格説,北京在經濟地位、城市面貌、現代文明程度與融入國際的步伐都發生了變化,並且還將繼續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自信心上,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北京奧運會特許供應商、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説,奧運會後,一個經過改革開放30年洗禮、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世界。
北京奧運會還將極大提升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心理預期。“心理預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很難定量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輪中國經濟連續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長,奧運會是不容忽視的推動因素之一,這一因素將繼續下去。”李偉説。
正視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
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即出現GDP增長率小幅下滑、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産業衰退等跡象,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遭遇“奧運低谷效應”,悉尼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在它之後,承辦2004年夏季奧運會的雅典為了那短短16天的狂歡,竟背上了10年的債務。
“奧運低谷效應”是大多數奧運會承辦城市難以擺脫的陰影。如今的國際經濟環境正經歷著劇烈的波動,美國次貸危機、世界經濟整體呈現通脹,國際糧價、油價高企等相繼對中國經濟發展産生影響。在欣喜之餘,中國人難免生出憂慮,畢竟,幾乎沒有哪個奧運會承辦城市能完全擺脫後奧運時代的經濟風險。
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與經濟潛在增長率穩步提高,加之經濟總量大,地域遼闊,經濟體系齊全,迴旋餘地較大。因此,奧運會的結束不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是,如何避免物價的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也是奧運會後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
2008年以來,中國經受了歷史罕見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等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可謂迎難而上。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0.4%,其中一季度增長10.6%,二季度增長10.1%,呈現自2007年第三季度起的逐季下降趨勢。
“這一趨勢的出現,是受國際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影響,更是我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積累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增長週期的正常調整。”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説。
奧運會之後,我國經濟面臨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影響,包括美國經濟走弱對中國出口增長的影響、房地産業發展可能出現的週期性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企業經營困難等,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形成嚴峻挑戰,需要高度警惕。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既面臨週期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後奧運效應”的疊加影響。為此,應該積極放大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
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
面對諸多問題和不確定性因素的挑戰,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活力,因為其擁有最大的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投資、外需和內需三大經濟拉動因素,加上宏觀調控手段日趨成熟,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一鳴認為,奧運會影響的是預期,“一保一控”的目標就是要穩定通脹預期,防止出現全面通脹,同時把握好“保增長”和“控物價”之間的平衡點,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由於宏觀調控,中國經濟過熱風險開始得到消化,經濟增速開始變緩。這種“變緩”不是被動的變緩,而是宏觀調控所追求的“變緩”,是年初提出的“兩防”調控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的表現。
可以預見,今年我國的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基本面良好;二是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不減。
同時,在節能減排等産業政策引導下,我國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轉型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
曾有經濟學家擔心,奧運會儘管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但由於給投資者形成了良好的預期,致使資産價格因炒作而虛高,股市和樓市在奧運會結束後會迅速調整。
“如今,市場情況已發生了變化,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已使得中國經濟過熱風險開始消退,經濟運行逐漸回歸到正常軌道上。”經濟學家樊綱表示,股市、樓市的風險已在很大程度上釋放,能源價格也作出調整,所以更不必過多擔心奧運會後的中國經濟。
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有專家作出預測,中國經濟7%至8%或更高一些的增長率至少可以再維持15年至20年。中國投資將繼續處於興旺狀態,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只要政策調節適當,我國經濟就完全可以自如應對國內外各種情況的變化,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
“這些是其他承辦過奧運會的國家所不能比擬的。”上海銀監局副研究員張望博士説。可以判斷,中國經濟運行在既往軌跡上有著全新的動力基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運行在平穩較快增長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