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有效阻斷通脹傳導 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空間增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陳二厚、任芳、黃少達)面對上半年國際物價飛漲與國內食品結構性短缺、出口下滑、自然災害多發的嚴峻形勢,中國經濟迎難而上,以10.4%的增速和7.9%的通脹率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在世界經濟體中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最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顯著回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專家認為,國際環境減壓,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空間增大。

    內憂外患,“最困難的一年”

圖表: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高位平穩適度回落  新華社發

    今年以來,世界糧食、能源、金融問題同時升溫,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四成最高達到每桶147美元,大米等糧食價格上漲60%以上,次貸危機導致的經濟損失數據仍在不斷翻新,各國政府在抑制通脹與防止經濟下滑平衡木上謹慎前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3月份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在成本增高的推動下,全球通貨膨脹率普遍攀升。7月,美國消費價格同比上升5.6%,創17年來最大升幅;歐元區通貨膨脹率保持在4%的歷史高位。摩根斯坦利報告説,在190個被調查國家和地區中,已有50個正在經歷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包括印度、俄羅斯、越南等大多數新興經濟體。

    受次貸危機影響,今年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9%,但多家機構預期美國經濟下半年將保持零增長或負增長;歐元區經濟環比下降0.2%,是1995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環比負增長;日本經濟同比環比均出現負增長。許多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小幅下滑。

    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使中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不僅要應對次貸危機導致的外需減少出口下滑,還要應對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困難和經濟損失;不僅要應對飛漲的國際糧價油價引起的輸入型通脹,還要應對豬肉等食品短缺引起的物價結構性上漲;不僅要應對流動性過剩帶來的漲價壓力,還要應對從緊貨幣政策對關鍵産業的衝擊。

    數據顯示,流動性過剩、原材料價格飛漲、部分食品供求失衡推動國內物價漲幅一度達到8.7%的11年新高。主要出口國經濟滑坡、人民幣持續升值,使上半年出口增速回落5.7個百分點。

    阻斷有效,“形勢比預料的要好”

    面對內憂外患,中國經濟依然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物價可控,“形勢比預料的要好”成為6月下旬中央對形勢的新判斷。

    堅持自給、增加投入、調整價格和控制出口,使國內糧價基本穩定。我國糧食自給率10年來一直穩定保持在95%以上。今年財政預算中支農投入接近5900億元。今年多次上調小麥最低收購價,國家對小麥市場調控能力得以增強。

    在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進程中,採取了漸進的方式,減少了國際高油價對各個領域的衝擊。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在6月被適當調高,相關部門表示,奧運會後成品油價格將根據情況做出調整。

    “當前國際因素複雜多變,油價和糧價仍是全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有關專家表示,相對於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兩位數的通脹率來説,中國應對國際高油價和高糧價的措施是有效的。通過行政干預、財政政策等措施設置國內外價格傳導的“阻斷點”,實現了國內物價的基本可控。

    資本項目管製成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另一“阻斷點”。次貸危機發生後,大量熱錢流入新興經濟體,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異常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人們對熱錢涌入的判斷。11年前,大進大出的國際熱錢曾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

    相關專家指出,熱錢正在成為制約中國調控政策的重要因素。不過,中國當前資本項目管制較嚴,熱錢進出成本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要高。

    上半年,外需減少並沒有導致中國經濟明顯滑坡。事實上,強勁的內需不僅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全球的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

    麥肯錫近期調查顯示,中國人平均每週購物9.8小時,美國人3.6小時。中國消費者目前開支總額約2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1/5,但差距正在縮小:美國人開支年增速為2%,中國人是20%。

    統計顯示,7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3%,達到12年來單月最高增速。這已是消費增速連續八個月超過20%。

    美國經濟學家扎卡裏·卡拉貝爾撰文説,次貸危機不斷惡化使發達國家消費支出大幅下降,對許多全球性企業而言,中國消費者是唯一能幫助他們阻止業務下滑的力量。“謝天謝地,還有中國消費者!”卡拉貝爾發出這樣的感嘆。

    壓力趨緩,猶需“增強發展的協調性”

    最近,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顯著回落,原油價格已最低降至每桶113美元;大米價格自5月以來已累計下跌40%。儘管美國7月物價指數大幅上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物價壓力將緩和。

    銀河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政治因素抑制商品價格,資金撤出商品市場,美元將階段性走強,糧食、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下跌,未來三年石油價格的運行區間將逐波回落到每桶80至120美元。

    8月6日,新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取消了外匯收入強制結匯要求。此舉將減少央行“從市場購入外幣再投放人民幣到市場”的循環,有助於緩解市場流動性氾濫,減少物價上漲壓力。

    隨著國內外壓力減小,國內物價連續三個月走低,7月份CPI漲幅已回落至6.3%。中國經濟開始面對新的“遠慮近憂”:從外部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威脅長期存在;從內部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可能加大,房地産業可能出現週期性調整,部分資源進口依賴性較高。

    據此,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天津考察時提出,擴大內需是推動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是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迫切需要。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

    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上調,一部分“兩高一資”産品的出口退稅同時取消。這種“有保有壓”的調整方式有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近日,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規模調增5%,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新增規模定向投放于“三農”、小企業等領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表示,要密切關注房地産市場的變化,科學地支持房地産業健康發展。

    9月1日起,存在20餘年的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將停止徵收。

    10月1日起,《民用建築節能條例》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將正式施行,中國開始從經濟社會生活全方位入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約能源,應對高價能源難題。   

    以上舉措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政府正在迅速採取對策,將目標設定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控制物價過快上漲。這也許能夠幫助中國比大多數國家更好地抵禦全球經濟衰退。

    2007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力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9.7%,仍屬強勁水平。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這種韌性對全球經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緩衝,並將對全球經濟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經濟在應對挑戰中穩步前行取得好于預期成績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陳二厚、陳玉明、雷敏)自然災害頻發、世界經濟減速……2008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攻堅克難,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成績。

    物價上漲、出口下降、內需不足、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在來之不易的成績面前,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

    穩定政策、適時微調、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適時有力的部署下,一系列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逐步出臺。迎難而上的中國,正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確保經濟列車平穩較快前行。

中國經濟前景依然被看好 外商持續加大投資力度

    美國星巴克公司7月1日宣佈,計劃關閉其在本土的600余家分店。另據《香港明報》報道,星巴克公司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推出更多的産品和服務。在已有的300余家分店的基礎上,星巴克計劃今年在中國新開設至少80家分店。

    與此同時,美國第二大會計事務所安永國際會計公司最近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現階段中國仍然是外資最為青睞的市場,是世界的投資理想地。

    外商緣何對中國市場如此情有獨鍾?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相關鏈結
· 天津建五大循環經濟示範區破解資源環境制約難題
· 上海市改革經濟適用房項目審批 時間縮短200多天
· 圖表: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高位平穩適度回落
· 圖表: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抓好九項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