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解讀殘疾人運動員"非常"精神:樂觀、自信、執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沈楠)他們説,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們説,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行;他們説,我們不需要憐憫和同情,只需要平等和尊重。也許,根本不應該有“他們”和“我們”。站在運動場上的殘疾者,真正的與眾不同之處是“非同尋常”的精神——一種人類更強者的精神。

    睿智·樂觀

    “失去光明,靈魂卻不能墜入黑暗。”李端,一個生在籃球家庭的少年曾夢想著成為中國的喬丹。CBA、國家青年男籃,前途的光亮剛剛閃現,卻突然間熄滅。

    1996年9月,一個突然爆炸的滅火器“炸毀”了這個18歲少年的光明和前途。在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沒有了籃球,就沒有了生活。“那時候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李端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他所在的瀋陽軍區沒有放棄他,部隊送他去學按摩、學盲文。李端是聰明的,他沒有放棄,從頭開始學自理、學中醫,還創下了15天學會盲文的瀋陽市盲校紀錄。這個成績,和當年獲得的全國青年聯賽扣籃冠軍一樣,被他所津津樂道。

    “殘疾人也是社會的一部分,缺少了殘疾人,它也不是完整的社會。就像金庸書裏的江湖,楊過沒有胳膊,老頑童屬於智障,梅超風是盲人……”睿智的李端用這樣的比喻重新給自己定位。

    當重新走上運動場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他一把就抓住了。不管是推鉛球還是跳遠,憑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悟性,沒用多久,他就出類拔萃了。第一次在國外的賽場上聽到國歌奏響的時候,這個1米92的東北大漢淚如泉涌。他知道,田徑場,就是他新的戰場,是生命新的方向。他在短短的12步跑跳中,重新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用世錦賽冠軍、殘奧會冠軍證明自己同樣是母親的驕傲、中國的驕傲。

    幾乎所有意外致殘的殘疾人運動員都經歷過這樣的涅槃重生。當生活瞬間坍塌之後,他們的整個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需要在痛苦中重建。外界的關愛和支持可以幫助他們在較短的時間裏恢復物質生活,但是在精神上重新給自己定位卻必須由自己來完成。

    任何一個從打擊中恢復過來,在運動場上書寫自己生命中另一段精彩篇章的殘疾人運動員,必然有著對生命更透徹、更睿智的理解。他們甚至比健全人更懂得“適者生存”的法則,就像日本殘疾人游泳明星成田真由美所説:“就像近視眼要戴眼鏡一樣,腿不好當然要坐輪椅啦!”

    現在的李端,更多的時候是一個普通的按摩師,但是與為他人治療身體的傷痛相比,他更想把對待生活的睿智和樂觀帶給那些突然致殘的人們。“我可以跟他們好好嘮嘮,告訴他們怎麼理解這些事兒。如果眼睛看不見了,我還可以教他們一些實用的生活技巧。”

    勇敢·自信

    “有勇氣就有奇跡。”在中國殘疾人賽艇隊主教練劉曉春看來,這就是他們接連創造神奇的秘訣。

    2006年3月才成立的這支隊伍劣勢是顯而易見的:備戰奧運只有兩年半,中間還得先闖過資格賽贏得奧運門票;更要命的是,這區區8名隊員中,有學生、工人、理髮師傅,多半從來都覺得自己跟體育無關,有的甚至還不會游泳。

    原本在一家工廠工作的張金紅患有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在來到訓練基地之前,她從來沒接觸過體育,對水更是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感,結果在隊裏呆了好幾個月都沒學會游泳。離2007年的德國慕尼黑世錦賽越來越近了,教練不得不給她下了“最後通牒”。

    “不可能讓我穿著救生衣去參加比賽啊。我心一急,突然嚇得學會了。”結果這個從小怕水的姑娘在世錦賽上就拿到了名次,在當年的亞洲錦標賽上還輕鬆奪冠。

    這些勇敢的隊員,在今年的殘奧會資格賽上獲得混合4人單槳有舵手項目的冠軍,還先後拿滿了全部4個項目的奧運會入場券,完成了一連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奇跡,用來形容南非姑娘納塔莉·杜托伊特就再合適不過了。當這個沒有左小腿的姑娘從北京奧運會10公里馬拉松游泳的河道裏爬出來的時候,她的存在比她的名次更閃亮。可她自己卻有些沮喪,因為她的目標是奧運會的前五名。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少一條腿。如果我想參與競爭,就必須保持身體強壯,對我來説殘疾不是問題。”17歲那年,一場摩托車事故奪走了她的左小腿,但是無法奪走這個花季少女的游泳夢想。3個月之後,她就回到了泳池裏。

    雅典殘奧會獨得5枚金牌並沒有讓她滿足,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相信自己可以征服“恐怖”的“水中馬拉松”,也相信從小的奧運夢想終會實現。在今年的公開水域世錦賽上,納塔莉以第四名的成績獲得了北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那一刻,她眼淚橫飛。

    “其實,我從來沒有徹底戰勝我的缺陷,但是發揚你的優點才是最重要的,在水裏我做到了收放自如。”她大聲告訴所有的人,倫敦奧運會,她會回來,還要爭取遊進前五名。

    也許,旁人根本不需要為他們的成就和奇跡驚嘆,因為他們有勇氣跨越一切障礙,他們有信心做得和別人一樣好、甚至可以更好。

    年僅24歲的納塔莉已經是一個有名的勵志演説家。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肢體殘疾的人們,也告訴所有健全人,“我希望自己能夠強壯地游泳,我不指望免費得到什麼”,“夢想是自己設定的,不是別人給你設定的。”

    執著·努力

    “升起國旗,奏響國歌,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1988年,拖著一條“鉛腿”在首爾殘奧會上贏得冠軍的時候,31歲的張小玲覺得自己的血沒有白流。

    10年前,張小玲患有腫瘤的右大腿被高位截肢,她本以為自己和乒乓球的緣分也結束了,在家鄉小鎮開了家雜貨店,用以謀生。一張廢舊報紙上全國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的消息讓她重新燃起了冠軍夢想。她開始拿起球拍練球,還給廣東、廣西的體育局寫自薦信。第二年,她第一次出門參賽就贏得了冠軍。殘奧會五連冠,更讓她成為傳奇的殘奧“乒壇女皇”。可這一路灑下的不僅僅是汗水,還有鮮血。

    首爾殘奧會時,重達4公斤的假肢在她的右大腿結合處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她把帶去的創可貼貼在傷口,多的時候一口氣貼了6張。儘管這樣能減少皮肉和假肢的摩擦,可那時候沒有淋浴,沒徹底“泡開”的創可貼撕下來的時候連帶著皮肉,把她痛得直冒汗。她試了棉花,可換藥的時候才發現,棉花絲嵌得更緊,只能咬著牙一根根扯出來。帶著兩塊金牌回到南寧的時候,她已經一步都走不動了。

    20多年,她從來沒有放鬆過訓練,因為練球換掉的假肢就有十幾條。雖然質地越來越好、越來越輕,可每次換上新的假肢,它和腿的磨合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2004年在雅典,張小玲面對比自己年輕30歲、殘疾程度要輕的瑞典姑娘,以超強的氣勢壓倒對手,完成了五連冠的壯舉。今年,張小玲已年過半百,可她還在追求殘奧的“六連冠”,甚至夢裏都是那個小銀球。

    日本姑娘成田真由美的夢裏也許是一汪碧水。這個兒時學校裏的運動健將卻在青春的大好年華里接連遭遇磨難。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橫斷性脊髓炎令她下半身癱瘓,在病床上躺了七載。24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真由美在泳池裏打開了一片天地,只訓練了一個月,就在日本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冠軍。可就在比賽結束回家的路上,一場交通事故又傷了她的頸椎,加上原來的心臟病、腎病等等,她不得不20多次住院治療。

    可她始終惦念著泳池,回家之後,練得更刻苦了。1996年殘奧會,初次參賽的真由美就獲得兩枚金牌,打破兩項世界紀錄。4年之後,她在悉尼獨攬6枚金牌,刷新5項世界紀錄……

    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就這樣被執著和努力的他們完成了。面對一個目標,抱定一個信念,就算沒有支撐身體的雙腿,人類同樣可以登上珠穆朗瑪峰。

    樂觀面對生活,勇敢挑戰自我,努力實現夢想。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過程中,他們唯一的“非常”之處在於,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要讓自己更樂觀、更勇敢、更努力。

    “奧運會的真正意義在於參與而非獲勝,正如人生的真諦,不是在於征服他人,而在於自我的努力和奮鬥。”當每一名肢體殘疾的運動員開始比賽的時候,最後的結果早已不重要了,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所闡述的奧林匹克精神由於他們的存在已經熠熠閃光。

 
 
 相關鏈結
· 遼寧省以“助殘工程”為載體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 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生活狀況改善
· 北京1400個溫馨家園搭起殘疾人融入社會的橋梁
· 天津市對口捐贈首批殘疾人專用物資運抵陜西災區
· 北京:2010年前將實現服務殘疾人全覆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