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9日電(記者孫浩)隨著香港協辦的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拉開帷幕,一批穿梭于機場、地鐵站、殘奧村等地的巴士,因其車身上鮮明的“火鳳凰”標誌而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香港構建無障礙公共交通進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先行者——復康巴士,他們的服務也贏得了各地殘疾人選手和觀眾的讚譽。
重生第一步
“火鳳凰”,象徵著殘障人士浴火重生,而殘障人士回歸社會的第一步在於出行。
1978年,香港註冊慈善團體復康會正式開辦復康巴士。香港復康會總裁周敏姬在專訪中告訴記者,推出復康巴士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殘障人士日常的出行難問題,幫助他們“走出去”,降低上班、上學的“門檻”,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
如今,復康巴士已從最初的兩部6座位小巴發展到101輛大小巴士,車型歷經多次變身,安全設備日臻完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復康會還逐步增加易達巴士、易達轎車等一系列針對不同需求的無障礙交通和旅遊新工具及服務,目標就是讓殘障人士與常人一樣能夠走出家門,使香港成為“無障礙大都會”。
作為香港唯一為殘障人士出行提供專業服務的交通工具,復康巴士受邀于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馬術比賽期間,服務持有馬術賽事門票的殘障人士或行動不便人士。
目前共有18輛復康巴士服務於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其中4輛組成穿梭巴士從沙田往返港鐵大學站及馬術比賽場地,其餘的協助提供無障礙巴士預約服務。
此外,復康會旗下其他無障礙交通工具也悉數上陣服務殘奧會,20輛全新易達轎車全日24小時候命接載貴賓及馬術比賽選手,5輛易達巴士主要接載運動員往來機場和選手村。
服務多元化
據陸志強介紹,針對殘障人士的需求,復康巴士的服務日趨人性化和多元化,如今已經形成61條固定路線,可提供電話預約服務和穿梭巴士服務,每年接載人次高達60余萬。復康巴士的服務不斷受到肯定,先後榮獲2006年香港“最具潛質品牌”獎及2007年“香港服務品牌”獎。
記者看到,從升降臺的前後擋板設置、車座遵循的國際安全標準,到車廂內必須留出的安全通道,復康巴士的設計留心到每一處細節。為了更適合殘障人士使用,復康巴士的工作人員多次與外國廠商溝通更改。
服務的軟體同樣重要。陸志強介紹説,復康巴士司機必須接受各種培訓,包括駕駛技術提升、急救、推動輪椅技巧、如何接待乘客、防禦性駕駛技術等。“培訓還特別留意到‘同理心’的培養,讓司機切身體會到殘障人士的不便,認識到服務必須關注每一個細節。”他説。
2001年投入服務的易達巴士是香港復康會受醫院管理局委託承辦的試驗服務計劃,接載有行動困難的老年人往返公立醫院及診所,並於2003年開始提供“無障礙旅遊巴士租賃服務”。作為殘障人士群體旅遊、參觀、團體活動的交通工具,曾于2006年接待訪港的著名科學家霍金教授一行,受到肯定。易達轎車則是復康會今年7月新增的更為個人化的24小時預約出租服務。
易達旅遊經理陳慶麟介紹説,上個週末剛剛送走來香港和澳門進行最後集訓的英國殘奧會運動員,其輪椅籃球、射箭等代表隊負責人紛紛稱讚無障礙交通工具和服務“無懈可擊”、“國際級”、“不需要任何改動”。
事實上,他們去年還曾接待250名英國殘奧會運動員來港集訓。英國殘奧會代表團運營部門負責人喬治尼亞·夏普利斯專門來信表示:“感謝所有司機提供的高質量服務,他們及時調整,體察入微,運動員及所有成員都對他們的服務打出高分。”
未來路更長
復康巴士在過去30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中,也見證了香港整體公共交通“無障礙化”的進程,如今地鐵、巴士、輪船等公共交通都從細節上逐步增加了無障礙設備和設施。
“我可以自豪地説,香港的無障礙交通和設施不僅亞洲一流,更是世界一流。”周敏姬説。
但她認為,更重要的是,香港殘障人士群體對自身訴求日益關注並積極爭取,特區政府對打造“無障礙都會”日漸重視和投入,整個香港社會對保障殘障人士權益的必要性越來越認同。
“無論對香港,還是對內地,殘奧會正是一個機會,幫助我們開拓思維,進一步正視社會中特殊群體的需求,不要忘記他們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
據介紹,香港復康會將於2010年第一次以東道主身份主辦第12屆長者及傷殘人士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屆時將與各地代表探討可持續發展的無障礙交通及旅遊。
“我們的夢想是:有一天香港再也不需要復康巴士,所有交通方式都利於殘障人士和行動不便人士使用。”周敏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