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銘刻永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再現歷史 銘刻永恒——“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巡禮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 譚浩)

    4個多月前的那日,特大地震,舉世震驚。

    4個多月後的今天,又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和感動。

    從9月20日開始,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裏開始演繹著一幕“愛的禮讚”——“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

    每一張照片的背後,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每一件實物之中,都蘊含著濃濃的深情。

    震撼

    步入展廳,一段驚心動魄的大屏幕錄像回放,把觀眾又重新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的那個下午——

    山體垮塌,讓原本的青山綠水變得一片荒涼;無數的高樓、村莊被夷為廢墟,碎石紛飛、無處躲避。青川在震顫,北川在滑坡,都江堰的樓房已然倒塌……

    汶川8.0級地震重災區的巨型沙盤,詳細展現了重災區地形地貌:主要受災居民點(市、縣、鄉鎮);震後幹線公路交通中斷程度;大型滑坡崩塌體分佈;河流及大型堰塞湖分佈(點);地震斷層破裂帶分佈……

    社會各界群眾聞訊而來觀展,有的帶著孩子,有的陪同老人。展廳裏,每個人都放慢了腳步,在“天搖地動”之中,感人至深的照片、實物或是藝術作品喚起了每一位觀眾不滅的記憶。

    這是一組地震前後北川縣城的照片:震前的北川縣城,青山綠水,風景如畫;震後的北川縣城,房屋損毀殆盡,大片街區被山體滑坡掩埋。

    “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

    在展廳“堅強領導 心繫人民”“爭分奪秒 全力營救”部分,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一座座雕塑,又仿佛讓觀眾看到了那場緊急動員--人民子弟兵緊急馳援;公安民警立即出動;醫療和科技人員奔赴災區;新聞記者快速反應。

    這是一支戰士們夜間開進時使用的手電筒。震後的夜色漆黑如墨,正是這一點點微弱的光亮照亮了戰士們前進的道路,也讓在黑暗中絕望無助的受災群眾看到了希望。

    這是一支官兵們在開進途中處理緊急情況時使用的哨子。震後的大山裏,風聲、雨聲、雷電聲、巨石滾落聲、山體滑坡聲,淹沒了戰士的呼喊聲,唯有尖銳的哨音能傳達不同的指令。

    這是一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前線使用的海事衛星電話。在災區一線到處活躍著記者們的身影,他們源源不斷把救援信息傳送到世界各地。

    這是一張公安特警突進災區的照片。5月13日,重慶217名公安特警緊急行進400余公里抵達北川縣,是全國最早進入災區的公安特警隊伍。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黨中央把抗震救災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建立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開展了一場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鬥爭。”

    解説員鏗鏘有力地告訴觀眾——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正確決策,為抗震救災提供了根本保證。

    救援

    災難是歷史,也是舞臺。在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鬥爭中,中華民族最美好、最善良的感情和品格得以發揚和昇華。

    展廳“爭分奪秒 全力營救”“八方支援 共克時艱”部分,展出了震後迅速掀起救災賑災的全民熱潮——萬眾捐助,千里馳援,為災區加緊生産和運送救災物資,為災區增援醫療防疫、消防治安、心理衛生等各種救援力量。

    有照片為證:5月15日,濟南軍區某部官兵在彭州市白鹿鎮救出16位老人,並翻越6座大山、趟過3次急流,將他們送到安全地帶。

    有實物為證:“手電筒、放大鏡、五號針頭”,就是依靠這幾樣陳列的物品,濟南軍區總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隊員利用這幾樣普通的工具,為63名受災群眾成功取出了眼中的異物。

    有感謝信為證:被救的美國遊客特裏·庫帕和羅伯特·裏特瓦克,在戰士的日記本上寫下了這封感謝信:“我們從心底感謝中國人民和中國軍人,感謝你們給我們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感謝中國政府幫助我們這些美國和英國公民平安回家。感謝中國的急救人員,還有這些英勇的飛行員。”

    …………

    展廳中,畫面無聲,卻深深敲擊著觀眾的心靈;實物無語,卻久久印刻在觀眾的腦海——

    “根據胡主席5月16日‘進村入戶’的指示,9萬餘名救援部隊官兵迅速向偏遠山寨挺進,深入近300個鄉鎮、2500多個行政村和近萬個自然村,展開生命大搜救。”照片下配發的説明,訴説著那一個個難以磨滅的日日夜夜。

    “決戰唐家山”的聲電模擬場景,回放了數百支、幾萬人的專業搶修隊伍,冒著余震頻發、山體滑坡的危險,在峽谷密林中開闢通道,在崇山峻嶺間搶修線路,在堰塞湖上排險泄洪……

    “用最快速度恢復了通信、電力、交通,構築了災區人民的生命線。”解説員深情地道出了分秒必爭,晝夜奮戰的故事。

    被山間滾落岩石砸扁的軍用水壺;醫療隊員們的戰地日記;重達30多公斤的醫生背囊……太多的展品讓觀眾用心靈感知災難,用淚水錶達震撼,雖然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語言和方式卻都在進行愛的傳遞。

    一件軍衣上繡的“共産黨勒麼(萬歲)!”和“金珠瑪米勒麼!”,表達的是百姓對救援官兵的感激之情。這是平武縣泗耳鄉藏族大媽給濟南軍區某部營長王海濤縫補迷彩服時,在衣背上用紅黃藍白粉五種顏色繡上的祝福和感謝。

    分散的被集中起來,弱小的被強化起來,潛在的被激發和培育出來,如此匯成的就是遍及全國、震驚世界的如潮大愛。

    希望

    展廳中陳列的照片和實物,蘊含著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動,觀眾無不感慨:這是一種怎樣的民族精神!

    一位老師,用肩膀死死扛住垮塌變形的教室門框,46個學生從他臂下穿過。最後關頭,他還奮力推出2名學生,自己卻犧牲了。這件“人民教師”的雕塑,是依據北川中學物理教師張家春的事跡創作。

    在展廳“臨危不懼 奮起自救”“偉大精神 不竭動力”部分,觀眾看到了災區各族群眾在危難時刻奮不顧身、捨生忘死、不等不靠、守望相助,以非凡的堅強意志投身抗震救災,表現出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可貴精神。

    這還是一組照片——

    按照母親張瑞玲的遺願,女兒將母親生前一個月的工資1412.5元作為“特殊黨費”交給組織。

    上海退休女教師沈翠英將自己在市中心一套住房拍賣後所得的450萬元,全部捐獻給四川災區。

    山東省莒縣洛河鎮東皂湖村的10位農民,開著農用三輪車,帶著煎餅、蒜薹,曆盡艱險,去四川災區救災。

    在澳大利亞悉尼,一位華裔老人在捐款時為地震同胞失聲痛哭。

    …………

    無法不為之動容!社會各界,各行各業,大家都視災區群眾為親人,視支援災區為己任,努力為災區盡一分心、出一分力,以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貢獻力量,匯聚了全民族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強大合力。

    希望就在此刻燃起——

    在一幅幅如花園般的恢復重建民宅設計效果圖前,解説員的話語讓觀眾心懷無盡憧憬:“這是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數據,這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這是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數據,這是學校建設數據。”

    一組組數據佐證著這樣一段文字: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

    大型景觀《恢復生産、生活》栩栩如生,讓我們感受到了蔚藍的氣息。在展廳“恢復生産 重建家園”部分,一張照片讓人感到格外親切:“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總裝備部援建的綿陽八一帳篷學校裏和孩子們一起唱《真心英雄》,勉勵他們熱愛生活、學習科學、報效祖國。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再現的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激勵的是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

    “這是我國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榮獲的部分金牌。”解説員的提醒讓觀眾意識到,一個民族的精神,經歷過一次重大災難,就像沉過水的木、淬過火的鋼,必然會在品質上得到重大提升。

    眼眶,再一次為之濕潤。

 
 
 相關鏈結
· 李長春出席抗震救災主題展開幕式並宣佈展覽開幕
·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即將開幕
· 震撼無聲 洗滌心靈——抗震救災主題展覽見聞
·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觀展側記
· 全國道德模範抗震救災英雄等觀看抗震救災主題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