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喚祥雲 看似尋常最崎嶇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解讀奧運氣象服務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氣勢恢弘、精彩紛呈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已完美落幕,國家體育場上空熊熊燃燒的聖火見證了體育健兒挑戰極限、攀越新高的拼搏精神,而開(閉)幕式的氣象服務全面展示了氣象部門準確的預報及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為了五環下那片美麗晴空,從奧運氣象重大科研攻關,到加快奧運氣象現代化建設;從火炬珠峰傳遞氣象服務演練,到確保火炬成功登頂;從為“好運北京”系列賽事提供優質氣象保障,到為火炬境內外順利傳遞保駕護航……為了給奧運會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服務,氣象部門整整準備了7年。奧運會氣象服務實現了哪些突破,將給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帶來什麼?對此,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創造多項氣象界的世界紀錄
確保火炬在珠峰傳遞圓滿成功,確保火炬接力境內外傳遞萬無一失,確保開(閉)幕式閃亮登場、精彩謝幕,確保各項賽事進展順利……在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拼搏後,氣象人終於看到了最燦爛的陽光。
“在本屆奧運會、殘奧會上,我們集全國氣象之智,週密部署,全力以赴,提供了全方位的氣象保障服務,創造了多項氣象界的世界紀錄。”鄭國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海拔最高的氣象服務。面對珠峰及周邊地區氣象資料缺乏、地形複雜、從未作過珠峰天氣預報、珠峰大本營電力通信和生活條件相當差等困難,中央氣象臺聖火珠峰傳遞氣象保障隊準確作出天氣預報,保證了中國登山隊珠峰傳遞奧運聖火取得成功。
涉及城市和地區最多的氣象服務。面對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境內外不同氣候特點的134個城市、歷時134天、橫跨五大洲傳遞的預報難度,氣象部門及時主動服務,保證了火炬接力傳遞活動圓滿成功。“這樣的天氣預報覆蓋區域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參與預報服務人員之多,在氣象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鄭國光説。
最為精準的氣象服務。據了解,往屆奧運會要求的氣象預報時效為0~48小時,而本屆奧運會氣象部門在奧運期間每日提供每個奧運場館、每天3次滾動、預報時效為0~72小時的逐3小時“無縫隙”多要素氣象預報服務。同時,北京奧運氣象服務中心、青島奧運氣象服務分中心及上海、天津、瀋陽、秦皇島等協辦城市氣象臺及時準確提供了賽事的精細化預報及人性化服務,用中、英、法三種語言提供服務産品,在奧運史上是第一次。
奧運史上首次實現人工消雨。面對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的複雜天氣,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在奧運史上首次成功實施了人工消雲減雨作業,確保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順利進行。
最為人性化的氣象服務。面對各國運動健兒及國內外來賓對北京及協辦城市天氣情況的需求,中國氣象局創辦了奧運史上第一份天氣資訊類報紙——《奧運天氣資訊》,並通過中英文奧運天氣專題節目、中國天氣網、手機短信、顯示屏、電視、電臺等形式,為人們提供各類氣象信息和預報産品。
給世界的六個氣象服務承諾全部實現
為奧運賽事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測服務,一直是氣象部門對中國百年奧運夢圓的鄭重承諾。
“在奧運會之前,奧運氣象服務設立了六大目標,如今,這六個目標全部實現了。”鄭國光介紹説,布設在奧運主協辦城市周邊的天氣監測網,實現了實時跟蹤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目標;為北京奧組委、國際奧委會提供每小時、每3小時精細化場館預報的承諾得到切實保證;從奧運會前的各項重大活動到青島戰滸苔,進一步提高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得到落實。
“奧運會期間沒有發生突發性的公共安全事件,但是通過奧運安保演練,實現了提高應急氣象保障能力的目標。”鄭國光説,“奧組委、各國運動健兒等對奧運氣象服務的高度評價,讓我們實現了讓海內外來賓滿意的目標,同時,公眾對奧運氣象保障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3.1%,實現了氣象局之前設定的90%的目標。”
七年磨劍,三年演練,半年實戰。在這場戰鬥中,中國氣象人經受了考驗和檢驗,氣象保障服務到位、成功,在奧運氣象競技場上,贏得了奧運氣象服務這一塊“全能金牌”。
奧運氣象服務將普照氣象事業新征程
“奧運氣象服務將推動中國氣象事業長遠發展,”鄭國光表示,“奧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能更快、更集中地進行一些科技問題的攻關。”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屆奧運氣象服務中得到充分應用的科研成果,在奧運會後將在我國氣象業務中得到推廣應用,將為大城市氣象業務和全國氣象業務整體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對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和防災減災能力。
“例如,在北京及其鄰近地區建立的較為密集的氣象探測網,將繼續運行,並不斷豐富其業務數據,為今後災害天氣短時臨近預報和城市精細化天氣預報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北京奧運氣象服務取得的技術進步,將使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氣象服務直接受益。
“重大活動氣象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將是北京奧運會留給中國氣象人的一筆寶貴財富。”鄭國光表示,奧運氣象服務理念、方法、平臺和流程的建立,將推動我國氣象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並通過參與北京奧運氣象服務的28名國(境)外專家以及世界氣象組織FDP和RDP科學計劃,將經驗及成果與世界各國氣象部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