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9月29日電(記者 武勇)“以前一件衣服幾個孩子換著穿,如今是一家老小有各種不同的衣裳,還穿著舒服漂亮。”坐在寬敞明亮佈滿現代傢具的大瓦房裏,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楊和鎮納家戶村81歲的回族老人納志邦高興地説。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寧夏農民衣著消費也在發生著變化。1978年以前寧夏農村居民衣著的主要功能是禦寒蔽體,“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基本代表了那一時期衣著消費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昔日不講究穿戴的普通農民,如今也注重衣著打扮。“一季多衣”代替了“一衣多季”,從過去衣著的禦寒蔽體、省錢、耐用功能轉變為美觀、時尚、個性。
納志邦的三兒子納建軍説,以前,我們兄弟姐妹5人因為家裏窮上不起學,穿衣都成問題。上世紀80年代末我從賣雞蛋起家,後來販賣羊絨、羊皮,有時候一年能賣幾千張羊皮,收入幾十萬元。現在我女兒大學畢業分到當地一家大型企業上班,一個月近2000元的收入,天天換著花樣穿衣服。
據統計,2007年寧夏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2528.8元,其中人均衣著消費184.3元,比1983年的28.8元增加了155.5元,增長了5.4倍。其中購買成衣佔衣著支出的比重為98.6%,比1983年上升了6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