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9日電(記者 楊三軍)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災區上千萬群眾頓失家園。
安居才能樂業。當前,地震災區農村永久性住房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災區城鎮住房重建將如何實施?四川省政府日前下發的《汶川地震災後城鎮住房重建工作方案》,使這一問題有了詳細而明確的答案。
重建目標——實現家家有房住
據有關部門統計,這次汶川大地震災害造成四川災區大量房屋倒塌、損毀,其中城鎮住房受損2.26億平方米,需要重建97.8萬戶、加固113.75萬戶。
方案明確,城鎮住房重建的總體目標是:通過3年努力,使城鎮受災群眾住上符合國家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安全可靠、經濟適用、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環境優化的永久性住房,實現家家有房住的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四川將在重建規劃指導下,建立健全城鎮住房重建工作機制,優先安排受損住房除險加固,大力推進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鼓勵受災居民原址重建住房,促進住房市場發展,滿足受災城鎮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據測算,在整個城鎮住房恢復重建中,四川需要建設廉租住房13.5萬套、675萬平方米,建設安居住房及其他重建住房84.3萬套、6744萬平方米。
錢從哪來——三重補助推動
地震屬於天災,但是,政府有對受災群眾進行救助的責任。四川確定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優先安排除險加固的政策。方案中規定,對因災受損需除險加固的住房,根據受損程度給予每戶1000元至8000元的補助。
住房毀損(指住房倒塌或嚴重破壞不可修復)導致無房可住的城鎮受災家庭住房重建,可享受資金補助、建房稅費減免和房價政策性優惠等補助。其中,資金補助通過現金髮放方式實施,標準為戶均2.5萬元,重點照顧最低收入家庭。符合補助條件的每戶受災家庭只能享受一次。
方案特別規定,城鎮低保家庭中的“三無”家庭,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撫養人、助養人)的家庭,住房因災毀損的,由地方政府提供40平方米左右住房供其終身免費居住,不再予以資金補助。對因災造成的“三孤”人員(孤老、孤兒、孤殘)不單獨進行重建住房和資金補助,通過納入福利院、敬老院統籌解決。
如果説資金補助屬於“明補”,那麼建房稅費減免和房價政策性優惠兩項政策,則是對受災居民的“暗補”:城鎮住房重建和交易過程中的稅費減免直接降低了建房和交易成本;政府組織建設的安居房價格根據建造成本核定,政府委託房地産開發企業開發建設的,項目利潤率不得高於3%。
另外,住房信貸優惠同樣體現了政府的關心與支持。受災地區居民購置自住房的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6,最低首付比例為10%;原址重建、購買及加固,享受住房公積金優惠貸款支持,貸款利率在各檔次利率基礎上優惠1個百分點。
土地問題咋解決——新舊用地價值補差是亮點
宅基地和相關權益保障問題是受災城鎮居民關注的焦點之一。方案規定,對廉租住房和政府組織建設的安居房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供應,並鼓勵原址重建,但必須符合地質安全、生態安全和重建規劃等要求。
城鎮居民住房毀損的,原房屋産權人繼續享有相應的法定土地使用權益。因規劃調整或避讓災害等原因不能原址重建住房的,由政府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並依法給予土地使用權人經濟補償。
四川還鼓勵縣城以下鄉鎮居民自建住房。滿足原址重建條件的,鄉鎮居民可原址自建並享受稅費減免等政策扶持;不能原址重建的,可由政府行政劃撥土地,由鄉鎮居民按原住房標準異地自建,並享受與城市居民一致的各項優惠政策,原毀損住房用地由政府收回,並根據新舊用地市場價值結算補差。這體現了政府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精神。
目標如何實現——“一把手”工程來保障
推進災後城鎮住房恢復重建、實現家家有房住的目標,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災區社會穩定大局。這既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也是受災群眾的迫切願望和促進城鎮居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條件。
然而,四川災後城鎮住房重建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工程量浩大、任務十分繁重。按當前的數據估算,需要重建的住房僅國家支付給居民的資金補助一項就達240多億元。資金籌措、土地調整、建材供應以及工程質量等問題,無一不事關全局。
方案明確提出,市(州)、縣(市、區)政府是災後城鎮住房建設的實施主體、工作主體和責任主體。
四川省省長蔣巨峰要求,各地要將災後城鎮住房恢復重建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作為“一把手”工程,精心組織實施,確保災後城鎮住房恢復重建目標任務的完成。
據了解,四川省政府的工作目標是,用兩年半的時間,即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災區城鎮住房重建工作,實現家家有房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