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0月16日電(記者夏晨、武勇)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在未來5年內,在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每年建設完成高效旱作節水農業100萬畝,種植特色作物,使農民畝均純收入達到傳統種植方式的6倍到10倍。
記者從自治區人民政府了解到,寧夏將在未來5年內,籌措資金11.27億元,抓住秋季降雨多的特點,以集雨場、貯水窖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推廣秋季覆膜、一膜兩季、坐水點種等旱作節水技術,解決春季作物生産關鍵期的蓄水、補水問題,實現現有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寧夏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旱作區年降雨量為200毫米到600毫米,時空分佈不均,而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3倍到10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這裡十年九旱,是我國乾旱發生危害最頻繁、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特別是2004年以來連續4年大旱,給農業生産造成很大損失,對群眾生活構成嚴重威脅。
據了解,2006年以來,自治區在中部乾旱帶實施的國家旱作節水農業示範項目,通過推廣集雨補灌、覆膜保墑技術種植特色作物,畝均純收入達到600元到800元,是傳統種植方式的6倍到10倍,為乾旱區大面積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提供了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