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張超文)走過千山萬水,提交9000多件地質報告,查明13000多億噸儲量,發現100多個大型、特大型煤田……我國煤炭地質工作者以一份優異的成績單,為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1953年,國家煤炭管理總局地質勘探局成立,標誌著我國煤炭地質事業的起步。55年來,廣大煤炭地質工作者踏遍戈壁荒灘、林海雪原,完成鑽探一億多米,基本掌握了全國煤炭資源的分佈狀況和賦存特徵,探明了豐富的地質儲量;創立了中國煤田地質學,豐富了地質理論;建立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煤炭綜合勘探技術體系,有40多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
據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近日統計,55年來煤炭地質部門累計提交各類地質報告9000多件;查明煤炭資源量13000多億噸,佔全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的90%以上;相繼發現了神東、準格爾等100多個大型、特大型煤田;尋找和探明地下水儲量1000多萬立方米/日,為神府、準格爾等數十個礦區建設和生産提供了地下水源基地;完成了三次全國煤田預測,預測煤炭總資源量5.57萬億噸;完成了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預測我國煤層氣資源量35萬億立方米;在東部等煤炭緊缺地區,提交煤炭資源儲量300多億噸;採用新的地質理論和勘查技術,在雲南昭通、山東梁山等多個地區發現了大型煤田和煤産地;為我國煤炭工業長期保持世界第一作出了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煤炭地質行業開始新的飛躍。實現了由單一的煤炭資源勘查向“大地質”的跨越,在地熱資源勘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四川汶川抗震救災等地質勘查延伸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跨越,先後同日本、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合作交流;實現了煤炭地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近5年來,經濟總量年均增長30%,利潤年均增長60%以上,職工年人均收入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