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雲南省大理多措並舉保護洱海西岸地區田園風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雲南大理11月7日電(記者 藺以光)雖是深秋時節,地處彩雲之南的雲南大理依然風光秀美,草木繁茂。與以往不同的是,記者在從大理到麗江公路的兩側,驚喜地看到原先造型各異、顏色不一的房屋被一幢幢青磚藍瓦的白族民居所取代,樸素淡雅的民居和色彩紛呈的油菜花海及稻田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

    記者從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了解到,位於大理蒼山和洱海之間的海西片區(洱海西岸片區),是蒼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蒼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然而,近幾年來在海西片區尤其是大理至麗江公路、大理古城至鳳儀公路沿線出現了許多違章建築物,破壞了大理“風花雪月大花園”的自然田園景觀。

    今年4月以來,按照“再現大理優美田園風光”的目標,大理州全面啟動了洱海西岸白族民居建築風格整治改造工作,準備在三年內投入3億元資金對影響蒼洱田園風光及景觀效果的建築進行全面拆除和整治,再現白族風格濃郁、自然村落規範有序的蒼洱田園景觀。

    據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大理洱海西岸片區已拆除搬遷各類房屋建築、砂石場、苗圃3萬多平方米,拆除廣告牌313塊,2450戶白族民居完成了建築風格整治,佔計劃數的80%。在崇聖寺三塔周圍與田園風光不相符、影響景觀的違章建築已全部被拆除,政府通過資金補貼引導種植了500畝向日葵發展觀光農業,通過“穿衣戴帽”突出斜瓦屋面、白墻、彩繪等白族特色民居建築風格的整治工作已完成大半。被稱為民居博物館的喜洲古鎮等白族集鎮的保護水平得到了提升,拆除違規建築後的土地全部實現復墾還綠。

    大理在白族民居建築風格整治改造過程中,注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堅持做到“完成一村、亮點一片”。大理鎮上雞邑村地處崇聖寺三塔景區旁,大理至麗江公路穿境而過,是蒼洱田園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過境遊客認識大理最直觀的窗口。村民王紅梅説,“我們這裡是風景區,公路兩邊的油菜很好看,再加上青瓦白墻的白族民居,不僅我們自己覺得比原來清爽,遊客看見這些也自然會喜歡上大理。”

    大理州委書記劉明説,要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再現大理獨有的秀美田園風光。今年著重對大理至麗江公路、大理古城至鳳儀公路、東環海路兩側50米範圍內的白族民居和村容環境進行整治改造;2009年開展村莊外圍白族民居建築風格改造;2010年開展村莊內部白族民居建築風格改造,規範控制214國道、大麗路兩側的村鎮建設。 

 
 
 相關鏈結
· 上海幫扶雲南文山:從扶貧幫困到産業觀念扶持
· 雲南加快建設經河口通往越南的滇越國際大通道
· 雲南推進九湖水污染綜合防治 調整工業産業結構
· 雲南將儘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 實現脫貧致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