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糧食豐收 土地流轉 農村內需--解讀三農熱點話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董峻、王立彬)2008年,夏糧秋糧兩度豐收,把我國糧食連續增産的年份擴大到5年,成為近40年來第一次。今年恰逢農村改革30週年,下一步農村改革怎麼改,尤其是農村土地流轉話題讓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臨近歲末,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中,如何拉動農村消費又成了熱點。這一年“三農”領域發生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但豐收、流轉、內需無疑是2008年三農標誌性的大事。

    連續5年豐收彰顯我國糧食安全有保障

    據發展改革委日前預計,今年我國糧食總産量將達到5250億公斤,這將是我國近40年來第一次實現連續5年糧食增産。同時,糧食單産也將實現連續5年創新高。在全球糧價起伏不定的背景下,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成為世界糧食安全的“穩壓器”。

    “糧食連年豐收證明了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政策的成功。”全國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成傑説,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和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著逐步健全完善的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有著近些年形成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和“四減免、四補貼”政策,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持續增長。2002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為1905億元,2007年提高到3917億元,增長106%。今年3月,中央財政在預算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並且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又增加投入252.5億元,主要用於直接補貼農民。

    儘管豐收的喜悅還挂在人們的臉上,但糧食生産仍有隱憂。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呈現出種類增加、面積擴大、危害加重、治理困難的趨勢。新的重大病蟲害不斷出現,一些有害生物擴散蔓延,病蟲害發生時間拉長、發生量大、抗藥性不斷增強,嚴重威脅糧食生産安全。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當前農業比較效益低、農資價格較快上漲影響國家支農政策效應和農民種糧積極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老化失修嚴重等問題,國務院前不久已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下一步還將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較大幅度提高良種、農機具和農資補貼。

    “長久不變”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為農民流轉土地吃了顆“定心丸”

    10月,受到國內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次確定下一步農村改革方向的重要會議出臺了一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現有的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確定“長久不變”,是這份文件的一大亮點。

    1984年的中共中央1號文件提出,農村土地承包期延長到15年。1993年的中共中央11號文件又提出,土地承包15年到期後再延長到30年。這次《決定》順應農民的期盼,提出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意義重大。

    “這顆‘定心丸’吃了,農民才會珍惜土地,投資土地,放心自主地流轉土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就是要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

    據農業部統計,近幾年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呈加快趨勢,流轉形式多樣,流轉對象多元。截至8月底,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已達到1.06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8.7%。總的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狀況與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農村二三産業發展程度相適應,多數地方是平穩健康的。但是,個別地方也出現了違背農民意願強行流轉、流轉中出現“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

    “非農化”和“非糧化”的土地流轉,最直接的惡果就是耕地面積持續減少。1997年至2005年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中,城鎮工礦用地比例高達50%以上。為此,在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國務院就發佈了《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綱要》強調,要控制我國城鎮工礦用地過快擴張,並明確在規劃期末全國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水平降低3平方米的目標。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不久前表示,要按照“産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原則,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嚴格土地用途管制。農村集體土地決不能搞房地産開發。農村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都要確權登記頒證。

    拉動農村內需成為應對金融危機挑戰“重槌”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世界許多國家的實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我國經濟增長回落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務院常務會議不久前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並決定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成為1000億元“大蛋糕”中的一大塊。

    據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快建設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要是緊緊圍繞改善農民生活和解決制約農業生産的突出矛盾加大投入,如:加快實施農村沼氣、飲水、通路、通電、通郵工程;加快南水北調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等任務;加大優質糧食工程、動物防疫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扶貧開發等投入。

    具體來看,1000億元中央投資中包括農業、水利項目254.5億元,其中水利200億元,農業24.5億元,農村沼氣30億元。此外,林業新增中央投資36.5億元,重點用於防護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和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

    另據交通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央投資在交通方面追加的100億元資金中,重點投向之一也是農村公路建設。而明後兩年農村公路建設方面仍以“十一五”規劃的目標為主攻方向,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偉林認為,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即期的效應看,可以創造大量的需求及就業機會,化解過剩産能,提高農民購買力。而從長期來看,這一措施將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民的非農業收入。

    在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國家對農村民生領域的關注也加大了力度。在加快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國家將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甚至,在對農民生活水平有直接提升作用的家電消費方面,國家也開始著力助推:來自財政部的消息稱,國家將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冰櫃)、手機、洗衣機等四類産品,按産品銷售價格的13%給予財政資金補貼。據測算,4類補貼産品在全國實施家電下鄉4年,可實現家電下鄉産品銷售4.8億台,累計拉動消費9200億元。

 
 
 相關鏈結
· 山東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 農民人均減負450元
· 河南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推進創新破解“三農”難題
· 今後5年廣西要在工業、交通、“三農”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 維護三農利益 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