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解振華在氣候變化大會闡述中方對"共同願景"看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波蘭波茲南12月12日電(記者劉向 張章)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11日在此間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共同願景”部長級圓桌會上發表講話,進一步闡述中方關於長期合作行動“共同願景”的看法和主張。

    解振華説,首先,“巴厘島路線圖”已對“共同願景”有了明確的定義,即通過長期合作行動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關於“共同願景”問題的討論應著眼于如何在《公約》的框架下開展長期合作行動。

    第二,“共同願景”要以《公約》第二條所規定的最終目標為指導,包括:要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要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共同願景”應涵蓋“巴厘島路線圖”中所確定的減緩、適應、資金和技術四大要素和可持續發展。“共同願景”絕不是僅談減緩目標。

    第三,要切實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這是指導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原則,也是指導我們落實長期合作行動“共同願景”的基本原則。

    第四,在討論長期減緩目標的同時要立足當前,腳踏實地。長期減緩目標要認真考慮科學依據、經濟技術可行性以及如何確保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沒有明確的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目標,長期目標就只能是空洞的、毫無意義的政治口號。當前的緊迫任務是確定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目標,發達國家到2020年至少要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至40%。

    解振華説,要把長期合作行動落到實處,需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第一,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切實履行其在《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的義務,要繼續率先大幅度量化減排,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實”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使發展中國家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在得到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下,根據本國國情採取積極的減緩和適應行動。

    第二,要切實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展中國家只有在發展經濟和提高能力的基礎上才能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條件,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條件,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必須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障。

    第三,要充分考慮並妥善處理公平問題。截至2004年,發達國家的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的20%左右,但其累積排放量卻佔到全球累積排放量的75%。當前很多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期,需要合理的碳排放空間。而發達國家已經過度佔有了全球有限的碳排放空間,擠佔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發達國家必須通過大幅度減排來為發展中國家騰挪出必要的排放空間,從而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創造出公平的環境和條件。  

 
 
 相關鏈結
· 氣候變化大會專訪:中國綠化造林既減排又推動經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