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30年見證國際化教育大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吳晶、趙超)30多年前的中國,在當年來華留學的塞爾維亞人佐瀾記憶中,只有藍、綠、灰三種人──藍代表工人、灰代表幹部、綠代表軍人。如今,經歷改革開放的中國,在已成為塞爾維亞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讚的佐瀾眼中,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3年,佐瀾來到中國,就讀于北京語言學院,也就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前身,當時學校總共只有幾十名留學生。1975年,中國首個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在這所學校試辦,1978年正式招生,佐瀾有幸成為第一批來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

    在北京語言大學12日舉行的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建立30週年紀念大會上,佐瀾和在羅馬尼亞、蘇丹、突尼斯等國駐華使館工作的校友一起,共同祝賀母校和中國一起走過改革開放的30年。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説,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見證了我國留學生教育的大發展和國家地位在國際上日益提升的歷史變遷。這30年,是漢語言和中華文化種子播撒到世界各地的30年,是中國國際化教育與改革開放同行的30年。

    他指出,30年來,北京語言大學開創了集理論的嚴謹和實踐的可操作性于一體的北語特有教學模式,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樣板,具有很強的引領示範作用。由學校教師編寫的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系列教材60余種,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發行量最大的面向外國人的漢語言本科專業系列教材,覆蓋國內550多所招收來華留學生的高校,被30多個國家的大學、孔子學院和數百所語言教育機構使用。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説,漢語的對外傳播是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中國已明確提出漢語國際推廣戰略。

    目前,海外已有4000萬非母語漢語學習者。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在看到北京語言大學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建設成就的同時,專家們指出,漢語教育工作者應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創新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模式,以適應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使中國文化更大規模、可持續地走向世界。

    教育部語言文學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認為,漢語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鑰匙,已成為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誼的橋梁。

    據了解,北京語言大學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30年來已為世界167個國家培養近4000名本科畢業生,他們憑藉訓練有素的漢語言專業技能,在外交、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鏈結
· 全國民族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隆重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