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風雨不改民生情 始終把人民利益放首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12月26日電(記者徐岳 鄒蘭)2008年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風雨兼程,在努力應對一系列重大挑戰中,經濟取得了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佳績。患難見真情。發展遇到阻力時依然著力改善民生,突出體現了黨和政府工作以人為本,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從年初至年末,2008年的中國可謂多災多難,經濟社會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應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國的經濟政策一年來經歷了“防過熱、防通脹”——“一保一控”——“保增長”的調整。在這個調整過程中,一個重要特徵貫穿始終,即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

    一年來,各級、各地政府在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兩次提高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使城鄉義務教育實現普惠,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規模空前擴大,就業工作向農民工拓展,“醫改”新方案強化政府責任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點點滴滴惠及百姓的改革發展舉措,留下了黨和政府為了人民利益奮力探索、不斷前進的足跡,民生情懷盡在其中。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則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30年後繼續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是根本。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一年來,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應對一系列重大挑戰中取得良好成績,社會繼續保持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最基本的一個原因就是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中華民族在困難面前和衷共濟、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得以弘揚。而這樣一個局面,從根本上來講,源於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始終以人民需要為第一信號,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核心位置。

    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社會形勢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們今天的發展,既不同於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發展,又不同於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要發展得又好又快,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規律,在把握市場經濟規律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發展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實踐過程中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持續多年的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為我們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走以人為本的發展之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必然選擇。2008年以改善民生為著力點的宏觀調控實踐生動地證明,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盡最大的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就一定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就能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有了強大後盾。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增長成為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一年來宏觀調整中的“不變”之處,使我們對今後更好地改善民生充滿信心。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始終把群眾冷暖挂在心頭,時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必將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防止項目盲目而上出現新的“大躍進”
· 新華時評:確保民生工程質量 嚴防“豆腐渣”
· 新華時評:在危機中捕捉商機 在逆境中開拓市場
· 新華時評:越在經濟困難的時候越要高度關注民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