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生進一步改善 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提高
--2008年“三農”工作述評之三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姚潤豐 于文靜)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覆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今年以來,國家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以改善農村民生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村水、電、路、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規劃中的農村民生工程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切實享受到了民生政策的陽光。
公共服務均等化凸顯鮮明的民生指向
“種地不交糧了,看病給報銷了,如今,俺們農村的老年人還有了‘退休金’,哪朝哪代能有這樣的好事,簡直是在做夢。”山東萊蕪市高新區鵬泉街道辦事處孔家莊村67歲的謝加好日前高興地從政府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養老金存摺。
同謝加好老人一樣,今年以來,中央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的重要物質基礎,堅持公共財政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個個與民生息息相關、與廣大農民的利益訴求緊緊相應的民心工程正在順利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駛入快車道。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我國政府的莊重承諾。在我國步入發展新階段後,著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圍繞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牢牢把準民生這條主線,公共財政對農村發展的支持由原來比較狹窄的農業生産向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延伸,中央集中財力優先安排了一大批農民最急需、受益面廣、公共性強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
一系列數字見證著國家改善農村民生舉措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近430億元,累計約3.7億人次受益,截至9月30日,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提前實現全覆蓋目標,參加新農合人口約8.14億;今年,全國近4000萬農民能喝上“安全水”;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享受了免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這些涉及民生的舉措為億萬農民送來溫暖。
“讓百姓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這種分享,又會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動力,這會是一種良性循環,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希望所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表示。
農村民生工程成為提振內需的重點投向
民之生計,國之大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和國內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國內消費需求置於明年經濟工作的“根本”、“重點”和“著力點”,把民生問題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收入和消費水平。
面對此次來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日前推出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大舉措。其中重要一條,就是下大氣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農”顯然是政策組合拳的一大核心。在今年第4季度中央新增1000億元投資計劃中,農村沼氣、飲水、通路、通電、通郵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央投資340億元;基層衛生、計劃生育服務體系、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事業發展項目,中央投資130億元。
而在中央公佈提振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大單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生態環境投資3500億元,災後恢復重建1萬億元……這些實實在在的大手筆投資直接惠及“三農”,體現了中央切實縮小城鄉和地區之間收入、教育、醫療、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堅強決心。
同時,各地也將農村民生工程作為擴內需促增長的重點投資方向,出臺的一系列舉措讓農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河南省確定到2010年新增戶用沼氣100萬戶以上、大中型沼氣工程500處,再解決640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江蘇省近日啟動農村沼氣、標準糧田、農産品質檢和動物防疫等一批“農村民生工程”項目,總投入2.18億元,另投入2億元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江西省今年第四季度在落實中央補助資金時,將一半資金用於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底至明年改造1500至2000公里農村公路;為讓更多的農民喝上安全水,江西啟動了75萬人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一幅惠及農村民生的宏偉藍圖引人期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時強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實行結構性減稅,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明年經濟增長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改善民生、惠及大眾,內涵更為豐厚,手段也更實在。
而在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系列舉措的帶動下,展望未來幾年,一幅惠及農村民生的藍圖引人期待:今後5年,將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讓2億多農民喝上安全水,從而全面完成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到2010年,全國將有4000萬農戶使用沼氣,達到適宜農戶的30%左右,每年産生約154億立方米沼氣,農民每年可增收節支200億元……
此前,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文件起草組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我國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走向: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首次提出重點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並逐步實行免費;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確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通油(水泥)路,實施以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和垃圾集中處理為重點的農村清潔工程;各地政府除了應通過繳費補貼、基金貼息、待遇調整補貼等多種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外,還應破除城鄉分割體制,創造條件探索實現農村和城鎮基本養老關係轉移接續辦法,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各地在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過程中要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