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月5日電(記者 車宏亮)江蘇既是我國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同時也是農業佔重要地位的全國糧食主産區。多年來,江蘇將實現好、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完善制度建設、探索創新工作方法,紮實開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建章立制,規範運作,讓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行得直、走得遠”
2005年以來,江蘇連續4年開展了“制度建設年”“制度推進年”“制度創新年”“制度規範執行年”活動,逐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在江蘇省出臺的1341項制度規定中,涉及農村的佔33%。
江蘇省紀委黨風廉政室主任李蘇建説,江蘇在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中,強化制度規範,形成了“紀委主要領導親自抓、業務部門具體抓、有關配合單位協調抓”的工作模式,建立起聯絡溝通、任務分工、信息報送、考核獎勵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和制度措施。
李蘇建説,按照省裏的要求,江蘇各職能部門把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納入本部門的整體工作,完善制度、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2007年4月,江蘇省紀委、省監察廳會同省農林廳共同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會同財政部門聯合製定了《關於加強鄉鎮財務管理的若干規定》以及村賬鎮管、財務集中支付等制度,著力提高農村基層財務管理規範化水平。
同時,江蘇省紀委還協調和督促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結合業務實際,著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建立健全制度,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如:組織部門制定“雙學”目標承諾書,把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八項承諾內容之一;民政部門完善以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進一步健全村民民主管理和自治機制。
各地方也針對農村基層易發、多發、頻發的問題,從當地農村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如:宿遷市出臺《對村級幹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泰州姜堰市出臺《推行村級黨務事務運行標準》《健全村級民主理財制度》等。
探索方法,著眼落實,讓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看得見、摸得著”
有了規範可靠的制度還不夠,一些鎮村採取簡單的“拿來主義”,不能做到上級精神本地化、原則要求具體化、工作措施精細化。這樣一來,制度就無法落到實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就成了一句空話。
江蘇在探索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做法的過程中亮點頗多,將一系列制度化解成一套套“看得見、摸得著”、操作性強的方法措施,集中體現在村務公開、民主監督、資産管理等方面。
常熟市創新村務公開3種形式:一是編發村情簡報,變固定公開為動態公開;二是建立移動查詢系統,變單向發佈為雙向互動;三是建立網上公開系統,變單一受眾為社會公眾。這有效解決了原來村務公開形式單一、內容不夠完整、公開時間短、瀏覽不方便等弊端。
常熟市紀委書記繆紅梅介紹説,常熟還開發出全程監督農村集體資産和財務的軟體系統,具有資産日常管理功能、資産審核審批功能、財務報表分析功能,還有預警功能,主要包括租賃無合同預警、合同到期未收款預警、大額費用支出異常預警、資産處置異常預警等。
姜堰市摸索出了“五議三公開”的做法:“五議”即村級重大事項要經過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駐村勤廉督導員參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的民主決策程序,“三公開”即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形成的決議、實施過程及實施結果要公開。姜堰市還探索出“市巡查、鎮督導、村述評、群眾監督”的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監督體系。
南京市積極探索黨群議事會的做法,通過搭建讓村民參加民主管理的平臺,真正做到“議題群眾定、決策群眾議、花錢群眾審、村官群眾評”。 溧水縣是南京市黨群議事會的先行試點單位。自2006年推行黨群議事會的做法以來,全縣91個村均搭建了議事平臺,先後召開議事會550場,討論決定集體資源資産承包開發、産業結構調整、村級公益事業等各類事項800余件,有效地保障了農村基層黨員和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以上是記者實地探察過的幾個地方。據悉,這些地方的經驗做法已經在江蘇全省各地推廣開來,得到廣泛的借鑒和應用。
以人為本、注重實效,讓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收穫民心
在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之前,農村這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規範缺失,村級財務管理、重大工程發包、土地轉讓款的使用等群眾關注的重大事項上,缺少規範性、操作性強的制約措施;二是民主失位,在一些村組,“一言堂”“家長制”的現象較為突出,各種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使基層群眾的民主權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三是行為失范,一些村幹部工作中,有章不循、有規不守。有的以權謀私,優親厚友。更有甚者,利用監管上的漏洞,侵佔集體資産,截留、挪用扶貧資金、低保資金和專項資金等。有的鎮村幹部工作作風粗暴,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推則推,能拖則拖,結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而在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後,在有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後,情況有了根本性的轉變。通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切實保障了農民的各項權利。江蘇已全面實行村務公開、農村基層黨務公開,普遍建立了鄉鎮幹部勤廉公示、村幹部勤廉雙述、基層站所雙述雙評等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以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為組織形式的民主議事和民主決策制度。這些舉措營造了農村基層民主、幹群團結的良好氛圍,村民滿意度有了很大提升。
通過加強農村基層資金、資産、資源管理,農村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水平明顯提高,村賬鄉鎮代理機制逐步完善,村級債務初步得到控制,集體資産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混亂村整頓取得一定成效。據悉,至2007年底,江蘇全省村級債務總額較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村級集體凈資産總額增長9.4%,達786億元。2008年,江蘇實際審計了15525個村,較上年增加1453個,審計面達到83%,查處違紀違法案件250起,涉案金額411萬元,黨紀政紀處分329人。此外,江蘇全省90%以上的鄉、村實行了村賬民理鄉鎮代理制度。
通過加大監督力度、完善信訪接待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關係農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2008年以來,江蘇共查處農村基層幹部違紀違法行為2749起,處理責任人2527人,其中縣處級6人、鄉科級及以下2521人。同期,江蘇接待受理涉農負擔來信來訪同比下降68%,全省未發生一起涉農負擔惡性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