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三峽總公司正式接手中華鱘研究和保護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宜昌1月6日電(記者江時強、徐燁)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日前與中國三峽總公司正式簽訂協議,將其管理了近27年的中華鱘研究所正式移交給三峽工程業主中國三峽總公司,在三峽壩區重新建址,開展更加深入的中華鱘研究保護工作。

    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表示,將進一步充分發揮中華鱘研究所在保護生態環境上的科研功能,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建設與維持生態平衡課題,特別要在加強鱘魚研究的同時,開展對其他珍稀水生動物的研究,為保護長江生態發揮作用。

    1970年開始,我國在三峽工程下游38公里處興建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為救護中華鱘等長江珍稀野生動物,1982年4月,施工主體企業葛洲壩集團成立了中華鱘研究所,近27年來,這個所為中華鱘救護及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工培育繁殖子一代中華鱘魚苗的技術已經取得成功,培育子二代中華鱘的技術也已有了進展。

    中華鱘生長在一億四千萬年前,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屬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它生在長江,長在大海,每年夏秋自長江口洄遊至金沙江産卵繁殖,幼魚長到15厘米左右重回東海、黃海。1981年1月,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自長江口洄遊到金沙江的通道,中華鱘洄遊至此即被阻隔在壩下江段。

    上世紀70年代起,我國就採取科技手段對中華鱘進行搶救性研究保護,在葛洲壩下游規劃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還在長江口規劃建立中華鱘保護區。近20年來,中國三峽總公司累計投資3700余萬元用於中華鱘的保護研究工作,開展人工增殖研究和放流繁殖。

    1984年以來,中華鱘研究所陸續向長江放流中華鱘魚苗500萬尾左右。目前,中華鱘研究所已形成穩定的生産繁殖體系,具備每年規模放流5至10萬尾中華鱘能力,從技術層面看,中華鱘資源保護前景樂觀。  

 
 
 相關鏈結
· 湖北宜昌多家企業向中華鱘産卵地排污被責令整改
· 中華鱘有望5年內實現全人工繁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