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溝通、協調、獻策
——中國首任駐東盟大使薛捍勤履新訪談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侯麗軍)2008年歲末,中國政府宣佈任命資深女外交官和國際法專家薛捍勤為首任中國駐東盟大使。這是中國繼歐盟之後任命的又一個駐地區合作組織的大使,引起國內外的關注。
在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薛捍勤用簡潔的8個字概括了作為首任中國駐東盟大使的主要職責:聯絡、溝通、協調、獻策。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自1967年成立以來,走過了40多年的風雨歷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政府間區域合作組織。2008年12月15日,《東盟憲章》生效,標誌著東盟在一體化進程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為建立東盟共同體提供了法律基礎。
《東盟憲章》生效後半個月,薛捍勤接任履新。“中國在《東盟憲章》生效之際任命駐東盟大使,標誌著雙方的關係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憲章的範圍內,東盟的組織運作將更加正規化、制度化和常態化。根據憲章,東盟成員國將要在東盟秘書處和各自的首都建立有關的機構和聯絡點,在非東盟國家和國際組織設立東盟委員會,我們要與他們在各個層面開展工作,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和溝通。”薛捍勤説。
中國設立駐東盟大使順應了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需要。薛捍勤説,東盟是中國的重要鄰居。從1991年中國與東盟開始正式對話,到1996年中國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再到2003年,中國作為區外大國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東盟建立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和東盟關係在18年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為亞洲國家成功戰勝危機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説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是經過患難考驗的,從亞洲金融危機,到非典、禽流感、印尼海嘯,每一次災害面前中國都向東盟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樣在汶川地震中,東盟國家也向中國提供了及時的幫助。這種患難與共的關係不斷加深了雙方的互信,推動了雙方在各方面的務實合作。
“迄今為止,中國與東盟已確定了農業、信息通訊、交通、旅遊、人力資源開發等11個重點合作領域,在30多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作為東盟大使,我要參與協調各方面的關係,根據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推動落實雙方的合作項目。”她説。
對於中國與東盟決定於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計劃,薛捍勤表示,該計劃“將如期實現”。她説,“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意味著要建立一個19億人口的大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由2004年的1059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026億美元,提前三年實現了雙方領導人提出的2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
“中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已相繼實施,《投資協議》談判也已結束。在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相信雙方都願意把開展投資方面的合作扎紮實實地落實下去,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薛捍勤説。
談及“獻策”,薛捍勤表示,東盟現在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東盟一體化的進程將對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強化對東盟的研究,並對深化中國與東盟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看法與建議。
目前,中國與東盟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對話合作機制,包括領導人會議、11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個工作層對話合作機制。薛捍勤説:“作為大使,我的任務就是要更好地為這些機制服務,就是要進一步貫徹雙方領導人所達成的協議和共識,紮實地落實雙方的具體合作項目。”
“此外,推動民間交往也非常重要,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雙邊關係的力量源泉。我們要加強雙方人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她説,“使節就是做這些事情的。”
薛捍勤剛卸任中國駐荷蘭大使不久,是一位資深女外交官和國際法專家。自1980年進入外交部,薛捍勤長期在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工作,其間兩度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深造,獲法學博士學位,並於2002年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具有深厚的國際法背景。
目前,除中國外,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和印度也已經任命了各自的駐東盟大使,以便與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東盟秘書處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