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一切為了受災群眾"溫暖過冬"--記者災區春節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一切為了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青川縣高寒山區觀音店鄉春節見聞

    新華社四川青川1月28日電(楊三軍 楊迪 陳健)“要不是伍書記借給我們兩間房住,我一家三口只有在過渡房裏過冬、過春節了,那可就遭罪嘍。”大年初三上午,四川省青川縣觀音店鄉余壩村村民王仲民一邊忙著蒸臘肉、臘腸,一邊笑著對記者説。

    “伍書記一家沒把我們當外人,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兩家人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非常歡喜熱鬧。”王仲民説。記者注意到,雖然是借住的房子,但屋子裏收拾得非常整潔,大福字、紅燈籠、春聯,一樣也沒少。

  1月21日,在四川汶川縣漩口鎮,羌族青年簡巧軍、向紅夫婦在新房前挂燈籠。新華社記者 璩靜 攝

    青川縣是汶川地震極重災區,觀音店鄉又處在偏遠的高寒山區。王仲民家原來住在余壩村陰家山,地震後不僅房子塌了,陰家山也成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為規避次生災害,當地19戶村民被迫臨時異地安置。

    “本來就是鄉里鄉親的,我又是共産黨員,幫助老百姓溫暖過冬是我應盡之責。”余壩村黨支部書記伍榮國説,“因為重建規劃沒確定,原來住在陰家山的19戶人春節前沒辦法蓋新房,但是,住在過渡房中又太冷。最後,通過鄉村幹部的協調幫助,他們或租或借全部住進了永久房。”

    觀音店鄉黨委書記趙普軍告訴記者,地震造成全鄉1171戶農戶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932戶房屋需重建。當地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10℃,而且氣象部門預報這個冬季可能出現極端嚴寒,如果受災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在過渡房中過冬,形勢將非常嚴峻。

    1月25日是農曆除夕,在四川地震重災區綿竹市劍南鎮紫岩社區板房敬老院,有關方面領導在向因地震致孤致殘的老年人贈送禮品。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為此,早在2008年10月,鄉黨委、政府就提出了讓受災群眾在過渡房中‘零’過冬的目標,通過加快震損民房重建與維修、‘分步’建房、幹部帶頭租房借房、加強儲備等方式,確保受災群眾特別是‘三孤’人員等困難群體溫暖過冬、歡度新春佳節。”趙普軍説。

    首先是加快震損民房的重建和維修加固進度。截至2008年底,全鄉239戶維修加固戶全部完成,重建戶932戶全部開工,已建成283戶,外地購房重建25戶。面對交通不便、建材緊張等影響重建的實際困難,觀音店鄉鼓勵重建戶“分步”建房,即計劃建兩層的先建一層,建平房的先建一兩間,讓群眾盡可能在永久房中過冬。

    位於四川什邡市鎣華鎮的“災區母親安居工程”首座房屋(1月19日攝)。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災區母親安居工程”首座房屋近日在四川什邡市鎣華鎮落成。“災區母親安居工程”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首批計劃在四川、甘肅地震重災區建造700座永久性居住房屋。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攝 

    董家村村民賀枝貴家一共修了5間平房,他簡單裝修了一間,一家3口于2008年11月底就搬進去住了。“雖然只有一間,但有門有窗,比自建的簡易過渡房嚴實、暖和多了。”賀枝貴説。在觀音店鄉記者看到,像賀枝貴家一樣搬進“準新房”過年的農戶還有很多。

    其次,對於 “三孤”人員、五保戶、無房戶等困難群體,在進村入戶詳細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通過租房、借房等措施進行妥善安置,確保了他們能夠在溫暖的永久房內歡度春節。

    “租房、借房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房屋有限,租房雙方還會有顧慮,工作難度很大。”鄉長宋國強説,“我們採取鄉幹部包片的方式來做群眾工作,並要求鄉村幹部主動將自己家的多餘房屋出借,鼓勵並協調有房群眾將多餘房屋出租,簽訂為期4個月(2008年12月至今年3月)的租房協議,每月租金50元到80元,由鄉政府統一解決。”

    兩河村66歲的五保戶羅國地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同為兩河村人的鄉組織員賀金元主動騰出一間加固後的房子給老人住,並管吃、管穿。記者在老人居住的屋子裏看到,木床上有3床棉被,還有衣櫃、椅子,門窗完整,防風保暖性很好。

    據了解,2008年初的冰雪災害,曾造成觀音店鄉通往縣城的山路被阻斷40天。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大雪封山等自然災害,觀音店鄉今年特別調運了6噸工業鹽,用以保證通縣道路暢通;鄉上除組織發放棉衣、羊毛衫等過冬衣物1.3萬件、棉被2310床外,還儲備了大米24噸、菜油2噸。

    在兩河村、河壩村等地記者看到,村裏張貼的每張“溫馨提示”上,都留有包村、包戶鄉村幹部的姓名及手機號碼。租住在河壩村的五保戶唐三友今年已70歲,他一邊整理著領到的嶄新棉被,一邊笑著説:“黨和國家對我們太好了,幫我租房子住,還發錢和棉衣棉被,過冬沒問題。”

    鄉黨委書記趙普軍告訴記者,在春節期間,對全鄉的“三孤”人員、房屋倒塌戶、遇難者或重殘者家庭等生活困難人員,鄉上安排專人跟蹤負責,隨時予以後續生活救助。另外,為解決重建資金缺乏和受災群眾未來生計問題,除加強培訓、組織農民外出務工外,鄉黨委、政府把産業重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本地實際,在地震後組織群眾新栽良種核桃5000余畝,3年豐産後每畝的年純收入可達3000余元。

聽李老漢講災區“溫暖社會”

    新華社甘肅隴南1月28日電(記者 王艷明 陳俊 連振祥)“過年了,有新房住,有肉吃,有酒喝,這哪像是剛剛受了大災。”

    天變冷了,可房子裏是暖的,心是熱的,這個年對57歲的李文斌來説,過得很踏實。“災區就是個溫暖社會。” 李文斌説。

    1月22日,隴南康縣豆坪鄉豆坪村一位村民背著年貨行走在新建的房屋前。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蒿坪村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在“5·12”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村莊之一,全村69戶人家的房屋,31戶被夷為平地,其他38戶都成了東倒西歪的危房。

    “當時感覺到天都塌下來了。但很快,子弟兵就趕來救災,中央領導也來慰問我們,我的眼淚當時就流了出來,感到心都快跳出來了。我們真的感覺到國家強大了,對老百姓也更關心了,建房補助,生活補貼,米、面、油,想啥給啥。”李文斌説。

    地震後,蒿坪村許多人家連一雙筷子都沒從廢墟裏拿出來。過去大半年裏,大家是有飯同吃,有活同幹,全村人成了一家人,幹部也跟群眾心貼心。

    “過去在山上住,連路都沒有,見個外村人很難,地震後,縣鄉村的幹部和我們天天在一起,從夏幹到了冬,過年了還不肯休息,一趟又一趟來問我們還缺啥。”李文斌説。

    春節前,蒿坪村異地重建的村莊竣工,全村69戶人家都搬進了新居,而且家家戶戶一次性都建成了兩層的磚混結構房屋,不但結實,而且寬敞。李文斌和全村其他人一道,還第一次領到了取暖費。

    “過去只聽説幹部有烤火費,今年連我們農民都有了,不管年貨辦得多不多,天氣冷不冷,這個心是熱的。”李文斌説。

    搬進新房後,一想起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李文斌晚上經常感動得流眼淚,他説:“過去沒錢,雖然年年修房,但年年住舊房,都是土木結構,遇到地震就搖塌了。現在新房修得很結實,按防8級地震打的地基,而且一磚到頂,這為幾代人打下了根基,黨和政府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深圳一家企業還為我們村捐了200萬元,地震後,方方面面在支持和幫助我們,我們要讓子孫後代都記住。”李文斌説。

    為了銘記和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蒿坪村的人,搬入新居後,蒿坪村人一致同意,把蒿坪村改名為“感恩村”。

    “過去辦年貨,要提前很多天下山用騾子馱,山上沒有學校,孩子們上學也要大人下山租房陪,非常不方便。地震後的新房集中建在了川壩上,一條大路通到集鎮,過年理個發都近多了,想要啥隨時都能方便地買到,孩子們上學再也不讓大人陪了。”李文斌説。

    “過去的山上人變成了川壩人,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新居的建成改變了蒿坪村人的生活,也堅定了他們繼續重建家園和發展生産的決心。

    “房子已經建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打工掙錢,周邊建了這麼多磚瓦廠,男女老少都可以掙點錢了,我也不能閒著。”李文斌説。

康復中心裏地震傷員不孤單的春節

    新華社成都1月29日電(記者 葉建平)29日是大年初四,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護士范小莉正在給地震傷員楊阿姨“換液體”。“楊阿姨來自汶川,在地震中盆骨骨折導致下身癱瘓,送到醫院後又檢查出宮頸癌晚期。由於楊阿姨的家人都不在了,護士長朱世瓊逢人就説楊阿姨的不幸遭遇,希望大家都能夠幫助她。”范小莉説。

    汶川大地震造成近數十萬人受傷,其中一些傷者不幸致殘。汶川地震發生後,四川省人民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共收治地震殘疾傷員226人,安裝高端義肢54人,治愈好轉出醫院170人,目前仍有傷員56人。另外,省人民醫院還在北川、什邡等重災縣設立了康復指導分中心,形成康復網絡,幫助地震傷員恢復健康。

    記者來到康復中心一樓大廳,幾名坐著輪椅的傷員正和他們的陪護人一道看電視,不時發出陣陣笑聲。來自汶川縣雁門鄉通山二組的傷員余世秀告訴記者:“大年三十,中心主任、護士長和我們一起過年、吃餃子,像一家人一樣,好親熱。這兩天沒有什麼事情,大家就來大廳看電視。”

    余世秀在地震中被砸傷了腰椎、下身癱瘓。她説:“受傷後,我在地頭躺了8天,後來被別人抬到了汶川縣板房醫院。10天后,他們用直升機把我送到了成都市第七醫院,治療了5天后,又送到杭州去治療。9月26日來到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出去。”

    余世秀的3個孩子都在讀書,丈夫在醫院照顧她。“震後我們家沒有收入來源,全靠國家給我們的補助生活。在醫院治療不僅一分錢不用花,而且吃飯也不要錢。今年過年,一些好心人來看望我們,給我們送來了水果和慰問品,一些人還給我們捐錢,真不知道該如何報答他們。”余世秀説。

    和余世秀一起看電視的,還有一名來自都江堰的56歲地震傷員陳崇華。陳崇華一邊嗑著瓜子,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連續劇。“我是8月1日從南京治療結束後,被送進了省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的。愛人在地震中走了,孩子幾年前出車禍也走了,現在就剩下我一個人。醫院裏的護士們看我一個人,就經常主動陪我聊天。”

    陳崇華的身上穿著一件白色的羽絨服。“這件衣服是給我治療的南京醫生寄給我的新年禮物。雖然我早就回到了成都,但他們還經常牽掛著我的病情,時不時地打電話來問我,腳還會不會感覺很麻很脹,讓我很感動!”陳崇華説。

    在康復中心,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溫馨感。走出四川省人民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時,記者又看到了一些志願者在墻上寫的祝福語:“這次地震,許多人失去了自己的腿和手,成了殘疾人,或許你們是悲傷的,但是你們不要擔心,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你們還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陽!”

“有些艱苦 但很溫暖”
——雲南楚雄滑坡泥石流災區見聞

    新華社昆明1月29日電(記者 蔡祥榮)帳篷內棉被厚實,簡易廚房裏挂著一串串爆腌肉;老人們在火塘邊烤火聊天,小孩在帳篷外用木板打球嬉戲,年輕人在搬木料、打地基,準備搭建房屋。在雲南哀牢山深處,一些遭受2008年“11·2”滑坡泥石流災害的彝族村民一邊忙著災後重建,一邊忙著過大年。

    從昆明出發,經過八九個小時的行程,記者才趕到西舍路鄉保甸村委會大福廣安置點。2008年11月2日,雲南楚雄市多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經楚雄市核實評估,災害造成楚雄市民房倒塌378戶,急需搬遷706戶。其中大福廣是一個安置點,共有搬遷重建戶24家。記者看到,在平整出的一塊重建土地上,一些工人在搬運木料,另外一些工人在打地基。工地附近搭建著幾十間簡易石棉瓦房和幾十頂帳篷,彝族村民在石棉瓦房裏搭建火塘做飯烤火。村民們每家床上都有幾床新棉被,每家帳篷裏都挂著爆腌肉和香腸等。村民告訴記者,過節前,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送來糧油、棉被、衣服等物資,雖然在帳篷裏過年,但是吃飽穿暖基本沒問題。

    彝族村民羅世花告訴記者,她丈夫在泥石流災害中遇難。受災後,除了建房補助外,政府還給她家7600多元的慰問金、7床棉被、11套衣服、370斤大米、30斤油,還有一整套鍋碗瓢盆等,“比起往年,我們今年的春節是有些艱苦,但很溫暖。”羅世花説。

    記者在安置點上看到,這裡還安裝著一個電視“接收鍋灶”,一些村民正在帳篷裏看電視。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可以接收到20多個頻道的節目,除夕夜他們可以在帳篷裏收看春節晚會。在帳篷外的空地上,幾個小孩正在用木片當球拍,用木棍當界線打乒乓球,他們玩得開心投入。

    在村民李保華的簡易房裏,全家人正圍著火塘烤火聊天,火塘上架著一個大蒸鍋。李保華告訴記者,蒸鍋裏裝著20斤苞谷,煮熟後準備釀成苞谷酒,過節時可以請村民和幫助他家建房的工人嘗一嘗。前幾天,他家宰了2頭豬,腌制了100多公斤爆腌肉,還有10多公斤香腸。記者在他家看到,一串串爆腌肉壓彎了懸挂的竹竿。

    在安置點上,駐村幫助重建的西舍路鄉幹部有的正在帳篷裏看望村民,有的在工地上協調施工。鄉幹部徐丕軍告訴記者,鄉上共派了6名工作人員幫助村民重建,3個月來他們只回家2、3次,他們就在這裡和村民一起過年。

    西舍路鄉黨委書記王慶貴説,全鄉共有搬遷重建戶400多戶,大部分搬遷安置點都已經平整好土地,有的已經開始圈地梁。在重建中,政府整合各項資金,給每戶搬遷重建戶補助3萬元左右。春節前,各級政府還給災區群眾送來大米、食用油、豬肉、棉被、衣物等物資,確保受災群眾度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災區過年:重建中的短暫歇腳

    新華社甘肅隴南1月29日電(記者 連振祥 陳俊 王艷明)雖然是災後的首個春節,勞累了一年的隴南災區群眾卻並沒有被衣食無憂的喜慶所陶醉。春節期間,他們仍然拿起鋤頭,扛起鐵锨,搶農時、忙重建。對災區的群眾來説,過年只是他們重建進程中的一次“短暫歇腳”。

    武都區漢王鎮蔡家灣村村民劉改順今年的春節比較簡單:農曆大年三十晚上他和兒孫們吃了一頓年夜飯,然後就一如既往地在田裏勞作。對劉改順來説,這頓年夜飯一吃,他的春節就算過完了。這和他往年正月初六後才下地幹活截然不同。

    “過年好,但對受災群眾來説,重要的是過日子。”農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劉改順都在地裏點種洋芋。“農時不饒人,天氣馬上要轉暖了,一天都耽擱不得。”由於畝收入能達到2000多元,劉改順對洋芋很重視。年前剛挖了蒜苗,他不能讓地閒著。

    春節四天,談兵都沒有休息。年前從新疆回來後,他要麼起地壟、要麼在追肥。在羅寨村,談兵是為數不多的年前沒有急於賣蒜苗的村民之一。“過完年後地溫回升,蒜苗産量能翻一番,即便是價格比年前低,收入也要比年前多。”談兵算賬很仔細,“搞災後重建,不能按過去的老習慣,春節過上十幾天,往年春節幾乎是天天喝醉,今年可不行,每一天時間、每一畝地都要算細賬呢。”

    隴南市是甘肅春耕最早開始的地方。2008年,大災之年隴南市糧食總産量達到了92.57萬噸,創歷史最好成績。今年春耕時間比去年更提前了,記者在白龍江和白水江兩岸看到,田野一片蔥綠,蒜苗、小麥、蔬菜、油菜等茁壯成長,各地農民都不休息,翻耕點種、施肥澆水,春耕生産已全面鋪開了。

    在春耕生産繁忙進行的同時,村民災後重建絲毫也沒有放鬆。

    正月初一,張雲才仍然在自家的工地上忙碌著。作為文縣玉壘鄉後壩社的自建戶,經過去年下半年的勞作,張雲才總算把房屋地基打好了,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今年把房子建成。

    農曆大年三十,張雲才在自己新宅地基上放了一挂鞭炮。“雖然過年了,但不想耽誤太多時間,把房子儘快建成,然後出去打工、還債。”張雲才説,“無債一身輕,比過年好。”這個春節張雲才沒有給自己放一天假。

    武都區外納鄉桃樹坪村是個異地搬遷重建村,44戶人家都是從對面的山上搬下來的。春節期間,村民正在忙著封頂。“封頂了,人也就安心了。”滿手是泥的村民周斌説,“封頂等於是把煩心事兒‘封’在去年,今年應有一個好年景。”

    去年隴南災後重建共開工房屋174299戶、竣工106165戶,所以今年仍然有大批的重建戶要進行重建,災區群眾紅紅火火過大年,但也緊鑼密鼓搞建設,沒有讓過年耽誤更多的時間。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暫時還沒有進行春耕和重建的群眾也沒有休息,春節期間,他們利用物資價格較低的時機,紛紛儲存農資和建材。

    “一袋磷肥200元,跌了80元;1公斤地膜10元,跌了3元。”武都區兩水鎮後村農業科技服務部一位負責人説。看到磷肥價格比去年低了,武都區坪埡鄉村民王敏告訴記者,他打算預訂。王敏説,春節過後,農資價格説不定就漲了,現在是銷售的淡季,也是儲存的良機。

    村民蒲進存正在兩水鎮市場上買鋼筋。他把鋼筋統一切割成9米長的鋼條,準備運回家。去年10月份後,鋼材降價了,這給了他降低成本的機會。

    “1噸鋼材去年達到6500多元,現在下降到了4200元左右,我的重建成本僅鋼材就省下了近4000元,加上水泥、沙子、工費等都下降了,能省近萬元呢。”蒲進存説,現在鋼材價格仍然在波動,他打算春節期間把重建物資備齊了。

    在隴南災區,記者採訪了康縣、武都區和文縣,所到之處,如果不是大紅的燈籠、脆響的鞭炮營造了春節喜慶,單憑忙碌的村民,是很難看到春節的悠閒的。對災區的群眾來説,2009年仍然是繁忙的一年。

親情、友情共鑄血脈長城
——斷臂小英雄王彬燦爛笑容的背後

    新華社重慶梁平1月29日電(記者 曹曙光)在重慶市地震重災區梁平縣,記者3次見到斷臂小英雄王彬之後才完成了採訪。

    第一次是在飯桌上。大家已開始就餐時她才來,很快吃完後又匆匆走了。其間,當同桌人告訴記者她就是那個救人的小英雄時,記者才注意看她。這個今年才9歲的小女孩,白白凈凈的,眉目挺秀氣,總愛笑,懂禮貌又不怯生,舉止落落大方。記者同時也注意到她用左手持筷,還以為這是她從小養成的習慣。

    第二次是在新建校捨得操場上。記者老遠就看見她活蹦亂跳地跑來跑去,像是一隻蝴蝶。而當縣委書記和中央新聞採訪團分別給她送上慰問金和過年禮品時,記者發現他們都用左手相握。旁邊的人對記者耳語:“她的右臂在救人時失去了。”記者心中不禁一酸,腦中一閃,就是她!記者終於將人和事對上了號。

    第三次是在她家。她的家在文化鎮,距縣城20多公里,其中有一多半路程是盤山道。到了小鎮時,由於街道上來往人多,車輛禁止通行,我們就下車朝她家走去。中途忽然聽到“哦”的一聲歡呼,一個小女孩像蝴蝶一樣飛到了記者身旁。記者定睛一看:原來是小王彬。這才知道已經來到了她家門前。

    她的家臨街,3個月前才把前面的20多平方米改造成一個店舖,開始經營服裝。在店中坐下後,記者注意到小王彬的媽媽性格很開朗,快人快語,招待客人很熱情,取東西時都是一路小跑、動作麻利,看來小王彬的性格很像她媽媽。

    記者此行最想了解的是小王彬的近況,以及她斷臂後為什麼還能有那麼好的心態。經過一番嘮家常式的採訪,記者終於弄明白了問題的答案:這就是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小王彬在一歲多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就到重慶市去打工,每年只有過春節時才回家呆上一二十天,一晃就是七八年。小王彬是奶奶一手撫養大的,她和奶奶的感情最深。

    5月11日,奶奶因病住進了醫院,小王彬的父母從重慶市趕回來。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平時像蝴蝶一樣敏捷的小王彬已先從教室裏跑了出來,但她為了幫助其他同學又跑了回去,不幸被倒塌的房屋砸斷了右臂。從昏迷中醒來後,小王彬發現自己沒有了右臂就失聲痛哭,情緒低落。她對前來獻愛心做思想工作的志願者們説:“你們不要説了,我不聽。”

    還是做父母的最了解女兒,對她説:“你要是這樣,奶奶知道了會傷心的,奶奶的病怎麼能好?”這句話像靈丹妙藥,一下子就將小王彬的情緒穩住了。

    可是,頭幾天小王彬還是不想吃飯,重慶市兒童醫院的院長就反復做她的思想工作,最終才弄明白,原來小王彬擔心醫院裏的飯菜價格貴,會給爸爸、媽媽增加經濟負擔,影響給奶奶治病。經院長説明情況後,她才開始吃飯。

    目前,小王彬已經鍛鍊得能用一隻手基本自理生活和學習,她還當場用左手給記者寫了“新年快樂”幾個字。在一旁的校長説,王彬目前在班裏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比她過去又有了明顯進步。小王彬還告訴記者,她現在右肩每天還是有點麻痛,尤其是快下雨的時候就痛得比較厲害。學習壓力大點的時候,頭就有點發暈。但是,晚上為了不影響奶奶休息,她都強忍著,睡著後就感覺不到痛了。

    在我們嘮家常的時候,小王彬生病之後已經不能勞作的奶奶,慈祥地坐在藤椅上始終不發一言。但此時記者已經明白,這位老人才是小王彬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如今的小王彬已經是深山小鎮中見過大世面的人了。她和其他抗震救災小英雄們到過北京參觀遊覽,還觀看了奧運會閉幕式。據了解,2月10日,國家有關部門又要安排他們去日本參觀。但是小王彬卻閉口不提這些事,她只是高興地取出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片給記者看。這是一張粉紅色的紙質並不太好的卡片,左上方蓋有重慶市兒童醫院公章的一角,卡片上面印著:“王彬小朋友:您好!我們是重慶市兒童醫院青年志願者:劉文莉、曾芳、劉岱松、熊佳佳。我們將用心為您和您的家人服務,有什麼需求請告訴我們。”下面是劉文莉、曾芳、劉岱松、熊佳佳的手機號碼和醫院團委的電話號碼。

    這張小卡片,在小王彬及其家人的眼中真是比金子還珍貴。小王彬告訴記者,在她住院的一個多月裏,這4名青年志願者每天都要輪流到病房中和她交流一個多小時。院長每天都要去看望她。當她説起這些事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採訪使記者對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家庭的親情、家鄉的親情、中華民族的親情,這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源泉。

災區新年新打算:重建機遇多 家門口把錢掙

    新華社甘肅隴南1月29日電(記者 王艷明 陳俊 連振祥)就在很多人還沉浸在年味裏、忙著走親戚和拜年的時候,從正月初二開始,蔣向東和村裏的幾位農民已經幹起了正事,忙著在新村前的空地上學駕車。

    “房屋建好了,就得考慮發展出路了,災後重建,運輸需求量非常大,我們要組建一個運輸隊,搞運輸。”蔣向東説。

    蔣馮村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臨江鎮的一個異地搬遷重建村,去年12月底,63戶村民已經搬入新居,災後重建,很多人家都負了債。

    生活的壓力讓蔣馮村人認識到發展的重要性,春節前夕,蔣向東和村裏其他農民一道,一下子購買了11輛三輪農用車。

    “利用地處白龍江邊的有利條件,我們還要發展庭院經濟,並興辦1個小型空心磚廠,這樣組建的運輸隊就可以搞多种經營了。”蔣向東説。

    災區重建,投資大、需求多,機會也多,在家門口掙錢,成了許多群眾的共同選擇,有人已經從重建中抓住了機遇,並嘗到了甜頭。

    武都區安化鎮郭坪村村民郭玉安就是其中的一個。“5·12”特大地震中,郭坪村106戶人家的房屋大多倒塌,郭玉安家的10多間房屋也變成了廢墟。

    地震後,就在大家還在為重建沒錢發愁的時候,郭玉安卻貸款買了輛卡車,一邊建自家新房,一邊跑運輸、拉建材。

    “臘月二十六,我的車才停下來,初步算了算,能掙兩萬元。”郭玉安説。

    由於重建速度快,並從重建上賺到了錢,郭玉安成了村裏重建的“樣板戶”,節日期間,許多到他家串門的村民都想取點經。

    災後大規模重建,帶來的機遇不光是運輸業。在康縣豆坪村,村民豆登紅就發現了另一個機遇。

    “新房建起後,肯定需要大量的傢具,目前許多人的傢具都是從成都和西安等地買來的,距離遠、價格高,在本地辦個傢具廠正是時候。”豆登紅説。

    豆登紅曾在蘭州做過10多年傢具,他説:“技術沒問題,現在缺的就是啟動資金,有10萬元就差不多,只要籌到錢,開春後我一定辦一個傢具廠。”

    在隴南災區,春節前有10萬戶重建房屋已經竣工,很多人搬入新居過大年。對於他們來説,不光滿足於當前有吃的、有住的,過上一個好年,新年如何找到一條更好的發展路子,成了許多人心裏盤算的事。

    “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農民工都回鄉了,外面的活不好找,不如就在家門口乾,搞重建,本身也缺勞力。”劉忠富説。

    在建完自家的新房後,武都區馬街鎮蒿坪村村民劉忠富學會了砌墻等技術,也成了一個磚瓦工。他説,當地建房,雇一個小工一天都要幾十塊錢,開春後,他決定就在附近找活。

    災後重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但被當地群眾看到了,也被當地政府認識到了,並開始積極行動。

    “入冬以來,區上和鎮上已經為5000多人組織開展了建築、駕駛、農業管理等方面的培訓,群眾很歡迎。”武都區安化鎮黨委書記王東紅説。

 
 
 相關鏈結
· 地震災區春節見聞堅守、思念、堅強、溫暖、心願
· 甘肅隴南災區春節見聞:新居綴新春 新村好事多
· 新華社記者災區春節見聞:寒潮襲來訪地震災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