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9日電(記者 熊潤頻)2008年是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的“改革創新年”。這一年,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經股份制改造之後,整體變更為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的核心企業和擬上市的市場主體。
這一年,也是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初嘗改革“碩果”之年。全年實現銷售碼洋52.94億元,利潤2.26億元,資産總額達33億元;銷售、利潤和資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6.58%、7.11%、7.54%;總資産收益率位居中國服務業500強上榜文化企業之首,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並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表彰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倪志敏告訴記者,從一個有著60多年曆史、近百個分支機構、資産遍佈全省城鄉的老國企到産權多元、多業並舉、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現代企業,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的“轉型”動力,在於將文化企業打造成合格市場主體的渴望和追求;轉型成功的保證,則首先源於其對企業産權制度改革的大膽探索。
2006年底,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在全國國有文化企業中率先提出企業股份制改造、三項制度改革、整體改制上市的“三步並作一步走”的改革方案。“企業的産權制度是企業的根本制度,文化企業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理順體制是關鍵。三步並作一步走就是要解決體制問題,最終落到改制上市,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倪志敏説。
2007年7月,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正式啟動整體改制上市工作。
在推進集團公司股份制改造方面,將非主業資産從原集團公司剝離,于2007年11月創立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承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100%的國有股權和酒店等輔業資産,並通過安徽省産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在評估凈資産溢價38.5%的基礎上,按照嚴格的標準選擇了在發行主業、出版傳媒、商業地産等方面與集團産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省內外3家國有、2家民營戰略投資者,成功出讓集團公司12.99%的國有股權,總受讓價款3.1億元。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我們採取綜合評價原則,按照‘一次性報價’和‘專家評審’相結合併經省委主管部門審批的戰略投資者選定方法,這是國內産權交易方式的創舉,既保證了國有文化資産的保值增值,又確保了文化安全。”倪志敏介紹説。
同時,將主營業務和主業資産完整地納入股份公司,保證股份制改造後的公司主業資産的完整性和業務連續性。2008年2月,經集團公司股東大會同意,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上市主體整體變更為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國有控股、産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目前,有限公司上市已進入中國證監會審核程序。
在完成集團公司股份制改造後,新創立的控股、股份兩公司建立了黨委會,在確保經營方向的前提下,推進開放式法人治理結構建設。
股份公司董事會設9名董事,控股公司、股份公司黨委三位正副書記“雙向進入”為3名內部董事,選擇1名外部國有股東、1名民營股東、1名職工董事進入董事會,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選定了省內外3名獨立董事,依法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設置5名監事,控股公司委派監事1名、職工監事3名,選擇1名外部國有股東進入監事會,健全監督機制;設置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3名;並面向全國公開招聘董事會秘書,進入高管層。從而構建了現代企業制度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間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
2008年,借股份公司改制上市的東風,安徽出版集團實行控股、股份公司人員、財務、業務、資産、機構“五分開”,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僅僅一個多月,就完成兩公司機構設置、崗位薪酬、人員重組及辦公場所的調整,實現本部“瘦身”的同時,還建立了新的績效考核體系和薪酬分配製度。“如今,兩公司總部的機構精簡了,人員精幹了,效能提高了,活力自然也迸發了!今明兩年,三項制度改革在完成試點工作後還將在17個市公司、5個專業公司和62個縣分公司全面推開。”倪志敏對記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