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桂林2月14日電(記者王希、姚潤豐)水利部部長陳雷14日透露,2020年我國將建立現代水資源管理體系,基本形成節水型社會格局,全國萬元GDP用水量有望比現狀降低60%以上,新增供水保障能力795億立方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水得到保障,城鄉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清潔的飲用水,水環境和水生態狀況將得到顯著改善。
他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水資源工作會議上表示,水利部近年來認真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系統總結我國長期治水經驗和教訓,提出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治水思路,確立了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化水資源管理體系,努力實現六項目標。
──基本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體系。水資源管理法規與技術標準體系較為完善,以總量控制為重點的水資源配置管理制度、以取水許可制度為重點的取用水管理制度、以水功能區管理為重點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基本建立。
──基本建成飲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用水安全保障體系。2013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020年基本建成較高標準的城鄉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新增供水保障能力795億立方米,城市供水水源保證率不低於95%,城鄉飲水水源水質狀況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水得到保障。
──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全國萬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25立方米以下,比現狀降低60%以上;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比現狀降低50%以上,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
──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重點地區水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地下水超採得到有效治理,部分生態嚴重損壞的河流逐步修復,生態嚴重退化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基本建成水資源管理能力和科技支撐保障體系。水資源管理機構健全,規劃體系較為完善,信息化和現代化技術廣泛應用,水資源監測、計量監督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水資源調控手段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加強,水資源統計與信息發佈制度進一步完善。
──基本建成完善的水資源管理和運行保障體系。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防洪除澇、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水務管理體制初步形成。部門協商合作機制更加協調,公眾參與管理更加廣泛。
我國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新華社桂林2月14日電(記者王希、姚潤豐)水利部部長陳雷14日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水資源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域與區域相結合、城市與農村相統籌、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相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劃定水資源管理的“三道紅線”,以應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陳雷分析認為,當前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與生産力佈局不相匹配的基本水情並未改變。同時,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經濟開發雙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我國水資源情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此次會議公佈的數據表明,目前全國年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億多,農業每年因旱成災面積達2.3億畝,特別是當前北方冬麥主産區旱情持續發展,造成部分群眾飲水困難。
“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相互協調。”陳雷説。
他指出,在當前水資源短缺和污染的嚴峻形勢下,要把水資源管理的重心放在合理配置、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上,以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水功能區管理等制度建設為平臺,通過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資源費徵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工程規劃審批等手段,強化需水管理,推進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著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化水資源管理體系。
陳雷強調,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就是要不斷完善並全面貫徹落實水資源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劃定水資源管理“紅線”,嚴格執法監督。當前,要圍繞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明確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