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旱情緩解更應借機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2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 蘇萬明)延續100多天的北方冬麥區嚴重旱情現在出現重大轉折,受旱面積已降至多年同期平均水平。記者調研發現,農田水利設施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抗旱效果。這一現象警示我們,旱情雖然緩解,但農田水利建設不能就此放鬆,反而應借機加強,以構建長效抗旱機制。

    農田水利是抗旱的核心。水利設施完善與否,抗旱效益兩重天。一些地方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渠、井、泵、閘引水不暢,致使麥田遲遲澆不上“救命水”,旱情逐漸蔓延。雖然後來加大了資金和人力投入,但部分麥區已出現死苗,抗旱效益也不樂觀。還有些地方為應急抗旱新挖的溝渠,多有滲漏,直接造成水源浪費。相比之下,在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黃淮海流域,由於有了前期對灌區的投入,農田基本上在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控之下,能夠得到有效的灌溉。

    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和灌溉能力仍很脆弱。由於許多地方政府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偏少、融資乏力、欠債很多,許多地區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灌溉能力弱,還有許多耕地無水利設施、主要靠天吃飯。資料顯示,我國大型灌區主要建築物有40%左右需要維修,中小灌區有50%左右需要維修。因此,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能因為旱情緩解就“好了傷疤忘了痛”,而要趁熱打鐵,以期從根上擺脫旱魔的威脅。

    乾旱是我國長期面臨的一個問題。與其年年花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抗旱,不如構建長效抗旱機制,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要加快灌區續建配套,加強控制性水源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加大灌溉排水泵站技術改造力度,打造科學、有效的抗旱工程體系。同時,還應探討和深化水利工程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想方設法調動群眾和投資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構建水利設施長效抗旱機制。

 
 
 相關鏈結
· 山東省受旱面積減半 黃河加大下泄流量支援抗旱
· 國家防總:經全力抗旱 北方冬麥區旱情明顯緩和
· 四川65個農業縣發生冬幹 作物受旱面積246.7萬畝
· 國家防總:我國北方冬麥區嚴重旱情出現重大轉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