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電子信息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助推中國彩電工業轉型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菊花、馮曉芳)國務院常務會議18日審議並原則通過電子信息産業調整振興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今後3年,要加快電子元器件産品升級,推進視聽産業數字化轉型,集中力量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等六大工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19日表示,目前我國彩電工業的年産值接近2000億元,在整個電子信息産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達23%左右,是基礎較好、競爭力強、發展快、規模大、國際化與市場化程度高的電子信息支柱産業之一,規劃的實施將積極推動彩電工業轉型,鞏固我國彩電工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彩電工業已建立起産業鏈完善的工業體系,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目前已具備年産9000萬台彩電、1億隻彩色顯像管的能力,中國已成為全球彩電産品製造基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彩電總産量8932萬台,比2007年增長1.4%;出口5015萬台,同比增長5.1%;出口占産量的比重達56.1%,比2007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在國際各類顯示技術彩電市場上,中國保持著15%至20%的份額,與北美、歐洲同列全球前三大市場。在全球CRT(陰極射線管)、LCD(液晶)、PDP(等離子)電視産業前二十強的統計中,我國的TCL、創維、康佳、長虹、海信、海爾等六大品牌榜上有名,這六大本土品牌的電視機供應量佔全球電視市場需求量的20%左右。其中在CRT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保持在30%以上,在LCD和PDP領域佔有率分別接近8%和4%。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部誘因對資源配置和市場都高度全球化的平板電視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一方面帶動顯示技術更替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帶來市場和行業較大的波動。2008年我國彩電行業維持慣性增長勢頭,但未來增速下滑將不可避免。與前三季度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彩電行業增速已明顯回落。”林元芳説。
目前,全球彩電和顯示技術的發展正處於從模擬到數字、從CRT顯示技術到多種顯示技術並存發展的轉型階段。彩電工業的轉型伴隨著平板化、數字化、網絡化和互聯互通,從單純的廣播電視收視終端變成多媒體、多功能的信息終端,具有典型的多種高新技術應用融合、關聯性強、滲透領域廣、對相關産業帶動性強的特徵,對於發展信息化國家而言,具有基礎産業地位和戰略意義。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彩電業的轉型將不僅帶來製造業的産業鏈變革,也將帶動終端産品與內容進一步融合發展。數字電視、數字電影和數字家庭等新興應用領域的出現,使産業相互間迅速滲透或融合,出現了行業間、跨行業、跨國界的企業重組,導致傳統的專業化界限逐漸消失,彩電業將形成新的信息家電産業。推進信息家電,多媒體技術等業務的發展,為芯片廠商、設備商及終端廠商、平臺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內容開發商、頻道運營商等整個産業鏈中的企業展示了新機遇。
據林元芳介紹,當前我國彩電工業轉型還存在一些深層問題。一是産業鏈不完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上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5年至10年。二是貿易環境惡化,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遭遇強大的知識産權與貿易壁壘壓力。三是體制改革滯後,制約了彩電産業發展,導致當前彩電行業發展速度放慢。四是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決定了我國電視系統的數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終端設備製造商難以獨自安排研發、生産、應用。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速實施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産業化工程,鼓勵彩電、材料、化工等行業內的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參加産業聯盟,加大下一代顯示技術研發投入,對其共性技術研發給予重點支持。同時,支持和推進企業間聯合合作參與國際分工,應對全球新貿易保護主義升級,並推動體制改革,促進産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在電子信息産業振興規劃指導下,我國將力爭在3年至5年內,以平板彩電整機技術改造為龍頭,以建設LCD高代生産線、PDP生産線等顯示器件為突破口,初步形成平板顯示産業工業配套鏈,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適應市場應變能力、國際地位競爭力,國內彩電出貨量超過1億台,繼續保持全球彩電市場50%以上的份額,國內自主品牌彩電廠商出貨量達5000萬台,其中液晶電視4000萬台以上,確保我國顯示産業的國際地位。同時,初步建成研發、生産、應用、服務“四位一體”的平板顯示工業體系,保證國內自主品牌彩電的CRT市場份額向平板電視轉移,確保我國自主品牌彩電整機廠商可以實現50%以上的平板顯示面板本土配套,進一步加強上遊原材料配套供應能力,實現70%以上的上遊原材料本土供應,並加大對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等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