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深刻變革 光輝典範--西藏民主改革50年成就巨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深刻的變革 光輝的典範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取得巨大成就

    新華社拉薩2月20日電 (記者 趙超、李惠子)陽光下的拉薩顯得溫暖而平和,在熱鬧的八角街,朝聖者的腳步依舊匆匆,大大小小的商鋪依舊熱鬧。74歲的藏族老人益西洛追住在夏薩蘇社區,他喜歡每天到八角街上走一走,感受這裡的繁華。經歷過新舊兩個西藏的益西洛追,在這條街上最能感受到時代變遷的真正含義。

    圖為拉薩市街景(1月7日拍攝)。50年前,民主改革為西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0年後,西藏這顆鑲嵌在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200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已經過去整整50年。50年來,西藏從極端落後到逐步走向現代化;50年來,西藏人民從備受奴役到當家作主。今天,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雪域高原的歷史轉折

    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的西藏被譽為雪域高原,那裏奇特的風光令人嚮往。然而,美麗的雪域高原卻曾是貧窮與落後的代名詞,那裏的歷史也並不平靜。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當局派代表來北京商談和平解放西藏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共識,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在西藏人民支持下,順利進駐拉薩。

    然而,西藏這片土地並未就此同全國各地一樣走上和平發展之路。1959年3月10日,在西藏頑固堅持農奴制度的農奴主和國外反華勢力相勾結,在拉薩發動全面武裝叛亂,公然撕毀“十七條協議”,宣佈“西藏獨立”。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中央下令平息叛亂,與此同時實行民主改革,徹底解放西藏人民。

    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索朗仁增回憶起這段歲月,依然心潮澎湃。索朗仁增説,1959年至1961年的西藏發生了一場舉世矚目的社會大變革,西藏社會跨越了幾個世紀一躍成為人民民主的新西藏,這就是偉大的民主改革運動。

    布達拉宮下的雪城至今依然保留著舊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建築物,那裏既有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服務的處所,也有農奴的住所。每次益西洛追來到雪城,歷史的一幕幕就會在他的眼前浮現。這位在舊西藏白天為貴族放牧、晚上只能跟野狗睡在一起的農奴,常常會在雪城裏告訴遊客舊西藏的真相。

    西藏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斯朗格列説,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根深蒂固,在那裏進行民主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當時的民主改革是在充分照顧西藏地區特點的條件下進行的,把自下而上的充分發動群眾同自上而下的協商結合起來,最終讓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在古老的西藏高原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是西藏曆史長河中最深刻、最徹底的一次革命。

    斯朗格列認為,“西藏民主改革的勝利實現,是黨解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改革乃至整個民族問題的光輝典範。”

    74歲的昔日農奴益西洛追在布達拉宮前。作為翻身農奴中的一員,民主改革後,益西洛追進入學校學習文化知識,畢業後成為拉薩歷史上第一批交通民警中的一員(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百萬農奴做主人

    “藏族人民再苦也有邊,共産黨來了苦變甜。”這首藏族民歌真切地反映了農奴翻身得解放的喜悅心情。這是西藏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百萬農奴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

    作為翻身農奴中的一個代表,民主改革後,益西洛追進入學校學習文化知識,畢業後成為拉薩歷史上第一批交通民警中的一員。1986年,益西洛追退休,現在每月的退休金有3000多元,家裏也住上了新房。“沒有民主改革就沒有新西藏,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益西洛追説。

    農奴超過舊西藏人口的90%,藏語叫“差巴”和“堆窮”,他們不佔有土地,沒有人身自由,都依附在某一領主的莊園中為生。佔西藏人口不到5%的農奴主佔有農奴的人身,把農奴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産隨意支配,可以買賣、轉讓和交換。農奴中流傳著這樣的話:“能帶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腳印。”

    西藏社會科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保羅告訴記者,民主改革廢除了生産資料的農奴主所有制,其佔有的土地無償地分給了無地的農奴。“邊平邊改”是當時的指導方針,政府盡最大的可能滿足群眾對生産資料的需求。

    “貴族的太陽落下去了,我們的太陽升上來了!”這句話來自於有“民主改革第一村”之稱的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凱松村。1959年,村裏的443位翻身農奴分得了土地,當舊的地契、債約被扔進火堆時,他們圍著火堆跳起舞蹈。50年過去了,過去的凱松村變成了今天的凱松居委會。如今,凱松人依靠科技種植大蒜,人均年收入達到近5000元,房子也越來越大,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整個凱松一片生機盎然。

    西藏50年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人的變化。堆龍德慶縣羊達鄉通嘎村黨支部書記阿奴是農奴的後代。這位43歲的農民年輕時就有致富頭腦,1989年開辦了採石場,後來跑過運輸,現在則種起了大棚蔬菜,建起了苗圃基地,住上了二層的藏式小樓。像阿奴一樣,今天的藏族農民眼界更加開闊,知識更加豐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通過民主改革,西藏建立了人民政權,百萬農奴翻身成為國家的主人,加強了與祖國各兄弟民族的大團結,為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走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條件,開創了西藏與全國人民一起走向現代化的歷史新紀元。

    半個世紀的持續發展進步

    63歲的拉薩納金鄉嘎巴村村民卓嘎在新修的房子前捻毛線(2月12日攝)。民主改革前,卓嘎是一名農奴,如今住上了寬暢明亮的藏式小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西藏大學副校長次央是西藏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出生於教育世家的次央對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深切的感受。“舊西藏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廣大農奴沒有接受現代教育的權利,曾經創造過燦爛古代文明的藏民族,文盲率居然高達90%以上。”次央告訴記者。

    歷史進入到2009年,西藏的教育已今非昔比。從民主改革到現在,國家累計投資200多億元,幫助發展西藏教育。2007年,西藏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超過98%。從1985年開始,國家對西藏義務教育階段的農牧民子女採取“包吃、包住和包學習費用”的措施,2007年又全部免除中小學生學雜費,成為全國第一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地方。

    次央説,剛投入使用的西藏大學新校區高樓林立,教學科研設施先進,硬體水平不比內地任何一所高校差。次央還説,西藏大學1萬多名在校生中,70%來自農牧區,昔日農奴的後代已經有更多的機會享受高等教育了。

    民主改革走過50年,西藏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西藏人民從長期的制度禁錮中走出來,思想和生産積極性得到徹底的釋放,西藏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民主改革的初期1959年,西藏GDP僅為1.74億元,到2007年則達到了342.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8.9%。

    ──青藏鐵路通車給西藏旅遊事業帶來勃勃生機,2007年接待遊客超過400萬人次,而這一數字在1980年僅為3500人次,旅遊業成為西藏的一大支柱産業。

一名藏族婦女在拉薩街頭轉經(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西藏農牧民在民主改革以前基本沒有收入,到1978年實現人均純收入175元,1997年突破1000元,2005年躍上2000元大關,2007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788元,年均增長達到10%。

    ──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改善,西藏人均預期壽命達到67歲,比和平解放前提高了31歲。

    西藏50年取得的成就證明,民主改革為西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西藏這顆鑲嵌在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正閃爍著更加耀眼的光芒。

    75歲的藏族老教授扎西旺都追述西藏民主改革50年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 唐召明)他,精神矍鑠、睿智熱情,有著藏族“康巴漢子”的率真和堅毅。75歲的扎西旺都是中央民族大學的退休教授。記者日前在中央民族大學宿舍樓裏採訪了這位從事“西藏曆史檔案公文選”教學和研究工作30多年的藏族老人。

    一見到記者,扎西旺都就豎著大拇指興奮地連聲説:“農奴解放日”亞咕嘟(藏語“太好了”的意思)!

    扎西旺都過去一直從事“西藏曆史檔案公文選”教學工作——這是一門需要教師掌握較高古藏文和古漢語水平的課程,上世紀60年代初由周恩來總理提出來,主要講授祖國和西藏的歷史關係和舊藏政府各種苛捐雜稅等方面的檔案文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揭露西藏封建農奴制黑暗的重要課程。詳細>>>

    不斷走入新生活--再訪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新華社拉薩4月30日電(記者孫聞、羅布次仁、逯寒青)車進凱松,沿著武漢中南街道辦事處援建的一條750米長的進村柏油路兩邊望去,450畝大蒜田一眼看不到盡頭。

    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昌珠鎮凱松居委會,就是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凱松莊園,是跟隨達賴出逃境外的大農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西藏山南地區的6個莊園之一,凱松的村民都是原來莊園裏的農奴。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就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規劃答問
·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村民藏曆新年前夕住上新房
· 《西藏今昔》紀錄片全國上映 展現西藏巨大變化
· 中國加大高原環保投入西藏珍稀動物數量大幅增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